广州地铁12月18日正式宣布,二十一号线成为广州地铁第二条开行快车模式的线路。而二十一号线全线开通后,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达到513公里。
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
此前,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18年底,从运营线网规模看,广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400公里,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第三。
△图源《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
而根据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发布的《世界地铁数据 · 2018》,广州为全球十大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拥有全球十大繁忙地铁系统之一。
不过,《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地铁平均日客流量高达181.09万人次,北京、上海突破千万大关。而在地铁负荷强度和地铁密度的排行上,广州高居一位。
△图源《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
广州如此发达的地铁系统,彰显了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实力和活力。
全国城市中率先实现“区区通地铁”
2018年,广州首次实现“区区通地铁”的新格局,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实现“区区通地铁”。4条新线开通、6条新线开工,23条城轨线路纳入规划,从广州辐射至粤港澳大湾区,串起“1小时生活圈”,编织“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广州正在推动13条(段)、345公里线路的建设,完善线网结构,疏解核心区线路压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预计到2019年底,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至2023年,运营规模将超过800公里。
广州地铁1号线客运强度全国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常住人口为北京的67%,上海的60%,地铁运营里程也仅为北京的75%、上海的68%。但自2019以来广州地铁在日均客流量上已经非常接近北京、上海,多次达到千万级别。
2019年,广州地铁单日客流数据记录高歌猛进,周五多次破千万人次,在中秋节前夕(9月12日)和国庆节前夕(9月90日)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分别为1113.13万人次和1113.4万人次。
据报告,2018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客运强度为0.8万人次/公历日,但从单线来看,线路客运强度最高的是广州1号线5.6万人次/公里日,其后依次是北京地铁4号线4.38万次/公里日,广州地铁2号线和8号线均为4.23万人次/公里日。
据广州地铁客流数据,从11月14日到12月14日,客流量已连续31日超过900万,创下新纪录。在此之前的10月14日至11月11日,连续29日天天在900万以上。从10月14日以来,广州地铁只有3天客流量低于900万,平日900万客流、星期五突破1000万已经成为常态。
广州地铁上半年安全运客15.7亿人次
2019年上半年,广州地铁累计运送乘客15.7亿人次。其中,日均客运量868.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1062万人次;列车安全运行1.97亿车公里,列车正点率99.97%,服务设备设施可靠度超过99.92%。
面对日均868.8万常态化大客流,广州地铁在不断优化运营、深挖运输能力的同时,多举措提升客运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候乘环境。
客运服务方面,为提高运输能力,缓解体育西路站换乘客流压力,三号线试行机场北-番禺广场贯通列车;重大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实施“公交+地铁”联运,开通如约巴士运送约2.9万人次;全线网累计延长服务时间49天,满足乘客在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段的出行需要。
便民服务方面,广州地铁积极打造系列爱心服务,新增母婴室19间,全线网累计达到107间;升级改造95座车站卫生间;全面推广地铁“便民伞”服务,累计服务乘客6万人次;为残障乘客提供有温度的地铁服务,开展“爱心直通车”服务255次,并荣获“全国先进助残集体”称号。广州地铁逢周日常态化延长二号线夜间服务30分钟,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之时,地铁运营服务时间也将适当进行延长。
智慧出行方面,广州地铁完成了对全线网8000多台闸机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全线网闸机支持乘车码过闸;此外,全线所有自助售票机均具备扫码支付功能,累计467台“自助客服中心”设备投入使用,乘客出行更便捷高效。据了解,上半年广州地铁多元化支付日均使用量达115万人次。
除了加强运力投放和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广州地铁也积极推广地铁志愿者服务,仅上半年便有超过3.01万人次的志愿者为市民安全文明出行贡献了近16.9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有力支持完成了2019年春运、第125届广交会等重大节假日及活动服务保障。
来源 | 广州地铁、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