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
10月16日下午
中国政府网发布
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其中,江门共有三处入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别为:
位于蓬江区的陈白沙祠
位于开平市的
司徒美堂故居、开平风采堂
▼
陈白沙祠
一代大儒陈白沙曾以其深刻而独特的文化精髓和学术思想,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朝心学先河,确立了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资料图
在江门,
提起陈白沙,
可谓无人不知,
但与其经历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
却不一定人人知晓。
陈立武/摄
陈白沙祠始建于1584年,已成为我市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品牌。祠内正中为陈白沙塑像,旁边有用白沙手迹刻成的匾联和碑刻。
麦志超/摄
门前木石结构牌楼,立面三间,四柱三楼。楼上有檐,檐下有玲珑致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饰,是广东现存的精巧明代牌楼。祠内有前门、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等,均为一进四座挂两廊的建筑。
麦志超/摄
人物简介
陈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江门市蓬江区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他博学多才,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书法家、诗人、古琴家。他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岭学儒宗”,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江门学派”。
陈白沙,开创了中国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开启了明朝心学先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成为理学史上的关键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陈白沙祠修缮工程,
自10月16日起,
对陈白沙祠堂及其周边进行封闭,
陈白沙祠堂暂不对外开放。
想去参观的亲只能等等了!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美堂故居,位于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距离开平市区约9000米。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故居前立司徒美堂半身铜。1990年、2003年曾修缮。1989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物简介
司徒美堂(1868—1955),字基赞,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868年4月3日出生于开平。14岁赴美国旧金山谋生,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参加反清斗争。1904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美洲华侨捐款,支援国内抗战,并向华侨广泛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事实。1945年3月,将美洲洪门致公党改组为中国美洲洪门致公党,并当选为主席。翌年返国,致力民主运动。1949年代表美洲华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历任政协一届、二届全国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5月8日病逝,享年87岁。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省级保护文物,位于开平市风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三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
风采堂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祠内各种装饰大量运用石雕、木雕、陶塑、泥塑和铁铸等精湛的传统工艺。
风采堂从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间为祠堂,东西两翼为学校,现为开平风采中学。
伍安平 摄
近年来,江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稳步向前。
截至目前,江门共有“国保”单位5处(还有开平碉楼和梁启超故居),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1处。
江门街坊有时间
记得去这些
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地方走走!
来源:综合自江门日报 (记者/黎禹君)、开平发布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