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全国专家东莞论剑: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营商环境

南方+ 记者

7月18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市场监管发展战略论坛商改专场,在东莞举办。  

来自全国的8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围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密切港澳对接和湾区合作等话题,共同探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营商环境。  

与会专家在参观东莞商事制度改革试验基地。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副调研员张志云介绍,从2012年起,东莞商事制度改革陆续推出了20多项创新性改革举措,多项在全国推广。8年来,东莞开办企业流程从120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在一体机上10分钟就能办结。从单一窗口服务,到全程网上电子化服务,再到群众身边的银行网点一体机服务。东莞市场主体翻了两倍,正成为活力之都、创业之城。  

作为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的亲历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徐现祥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2012年东莞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他跟随政府主管部门,到大朗镇的办事大厅蹲点,研究堵点到底在哪里。他们最后拿出了“5115”工作方案:排队最多5分钟,等待最多1小时,争取1个工作日办结执照,最多不超过5天。徐现祥说:“东莞人的创新精神、商改故事,是令人感动的。”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讨会现场。

徐现祥团队对全国4500多个市场主体展开调研,了解企业过去一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3%选择办照难、7%选择办证难,4%选择退出难,企业更多是反映竞争激烈、招工难等问题。徐现祥分析:“通过几年的商事制度改革,目前我国企业准入门槛普遍降低,创业活力得到了激发。”  

东莞的改革探索,是全省深化改革的缩影。广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军晓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间,从16个工作日压到5个工作日;税收领域出台82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477项社会事项全程网上办,七大类555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数字政务云平台,取消各类证明1100多项;“粤省事”微信平台实现600多项高频事务网上办,已有1千万实名用户,查询和办理事件1.2亿件。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李军晓说,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广东要争当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区,东莞则要努力成为探路者、策源地和集大成者。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程序简化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风险防范。”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安建议,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隐藏的有些风险,会超出简单的电子化查验范围。例如,最近就收到一个公证文书,提交文书的企业已被香港法院禁止投资。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认为,要思考在放管服中,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老虎不能放,鸭子可以放,放出去必须还能继续监管。他建议,大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知形势、分析规律、预防风险。要加强对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商事制度改革防范风险的能力。  

专家们在参观东莞企业开办智能服务一体机。

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学国建议,在营商环境的构建过程中,要通过法治化手段,构建一个市场信用体系。目前,国家建立的失信征信系统,还存在一刀切、管理僵化等问题。对政府而言,一刀切是成本最低的、最简单的。但政府应精准服务,把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开展更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广东省、东莞市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张志云介绍,2017年以来,东莞推动“一平台三工程”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的信息监管系统,将部门之间的信息打通,把企业、协会、商会的力量也引入进来,实现多位一体的监管格局。  

广东省人大法工委处长钟永明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立法重点。省人大正在制定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11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建立一个黑名单管理和奖惩制度,并研究退出机制,明确信用信息的使用和保护边界,既不损害公众合法权益,又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密切港澳对接和湾区合作  

当天,东莞市政府、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签订了《莞港商事登记合作框架协议》,深化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  

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主席杨元彬介绍,他们每年办理7万至10万份公证文书,其中一半面向广东省,证明大湾区的联系协作是非常紧密的。  

“在多年接触中,我们能感受到东莞人有个特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杨元彬说,2017年,为了便利香港企业到内地来投资,他们研发了一个简化版的公证文书,由以前的10多页纸浓缩到两三页,在深圳推行。东莞知悉后,马上将这种简化模式也引入了东莞。  

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安也有同感。他说,1992年以来,公司已受理了170万份委托公证文书,这些文书是香港和内地发展交流的晴雨表。去年文书达到11万份,创了历史新高,这与大湾区战略的推进、港珠澳大桥通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在这170万份文书中,广东占了53%左右。  

莞港商事登记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目前,港澳企业到广东投资,仍存在一定不便。郭建安介绍,香港和内地在商事登记上,还有很多法律规定、应用程序等方面的不同,我们正努力打通这些堵点,让港澳企业到广东投资也能享受全程电子化等便利服务。  

论坛上,有专家列举了一组数据:港交所的市值中,内地企业已超过其他地区所有企业市值的总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内地所实际运用的外来投资中,来自香港的投资比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投资总和还要高。  

李军晓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的重要抓手,是最大的红利。要发挥好一国两制之利,融合粤港澳不同税制、不同法律,密切合作,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产业提档升级、区域要素优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湾区营商环境。  

李军晓建议,要以规则衔接为重点,携手港澳在要素流动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推动港澳服务业和广东制造业优势互补。抓住外商投资法即将实施的重大机遇,坚定外商在广东投资的信心,实施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双重管理,健全外商服务体系,争取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达效。  

【见习记者】吴擒虎  

【摄影/摄像】龚名扬  

【通讯员】陈嘉琪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