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18年广东省“书香校园”建设系列活动结果的通知》,经组织专家审核和评审,我校被授予“广东省书香校园”称号,是全市唯一一所中学代表获此荣誉。特此向全校师生报喜。
一直以来,东莞六中以“书香校园”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进行积极创建,建校之初把创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列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核心工作内容进行推动。学校提出以“臻善致远 书香满园”为创建主题,“书香润校园 阅读促成长”为创建口号,“智慧书香校园”为创建目标,“数字书香校园”和“分层分类分级大阅读计划”为创建特色,在“书香保障与投入”“书香环境与资源”“书香活动与分享”“书香行为与成效”四个方面科学规划,大力投入,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爱阅读,处处有书香”的浓厚氛围。其中创建亮点和成效如下:
(一)拓宽数字阅读渠道,普及数字阅读资源使用知识。结合高中生学习需求,学校把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与书香校园工作结合起来,让数字化在书香校园创建中成为特色。学校拥有信息资源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动录播室、各处室、年级部、教室等都与主控室联网,全部满足网络化阅读、学习、教学的需要。学校采购了53523册电子图书,校内设有大型触摸屏阅读机三台,配备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既可现场阅读,也可扫描二维码下载到手机、平板上进行阅读。图书馆配备有可供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电子阅览电脑,并链接了网上自助图书馆、学校自购电子书库、升学e网通网站、中国知网(经典导读库及基础教育库)、东莞教育信息中心电子书刊库、东莞数字图书馆及学习中心、豆瓣阅读频道等阅读资源,为学生免费开通使用账号、提供免费WIFI环境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活动向学生宣传以上数字阅读资源及其使用方法,推动数字阅读。最近一年校内触屏阅读机的点击次数超过15万次。学校专门开设数字资源进校园专题讲座和如何让阅读随心所欲等书香讲座,印发《如何使用数字阅读资源让自己阅读随心所欲》的教学指南指导师生使用。
(二)善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测评学生阅读现状和成效。图书馆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包括读者到馆次数和时间、书刊借阅记录、推荐、荐购图书、阅读心得感言等信息,建立了东莞六中图书馆利用指标评价体系纳入校园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的评价体系中,每年进行指标统计和评分。另外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软件供应商采集到有加入数据共享的机构用户提供的大数据,可以进行馆藏借阅数据的纵向与横向分析对比。
经系统统计分析,图书馆借阅量大、馆藏利用率高。目前每年进馆超过5.6万人次,图书和期刊分别借出近2.5万册,每年合计近5万册。单图书方面,我校图书馆在近三年以来的藏书利用率约178%,相当于平均每本藏书借出过1.78次,超过61%的学生曾经到过图书馆,读者阅读率1765%,书刊生均借阅率1395%,相当于每位来过图书馆的学生借过17.65本书,日均流量在校生的1/30以上。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供应商反馈的大数据统计显示,我校每年的图书借阅量在其有上传数据的全省一百多家中小学中名列前茅。
语文科组把学生分级课外阅读书目文章内容融入各级每月语文测试题中,分阶段做好阅读效果情况监测。大量阅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据阅卷系统反馈,三个年级期末统考,语文考试平均分在同等学校中名列前茅。
在课程表和晚修自习表的设置上,每周保证有三节完整的阅读课和每晚10分钟晚间诵读,合共16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充分保证学生阅读时间的前提下,推进以下阅读计划:
(一)依托校本教材周周读。语文科组和英语科组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利用《读库》《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书》《人文读本·思想卷》《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文选》四本阅读校本教材,进行专题性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提升学校阅读技巧和巩固知识点。每天晚上坚持推行10分钟诵读制度,倡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短文阅读和读书笔记撰写,诵读内容由语文老师统一安排或者学生自行选择。
(二)依托课外书目月月读。根据《东莞六中大阅读工作计划》通过各学科的书香联络员、班主任、图书馆馆长、家委会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课外书目推荐小组,整理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单,推荐原则以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学习,书目涉及领域较为齐全,包括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科学等。推荐书目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种分类,同时根据年级各有侧重,如高一以古文经典、诗歌和国内小说为主,偏重文学;高二以唐宋文章、当代学术随笔、国外小说为主,偏重思想;高三以文化、科学、艺术、历史为主,重在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整本书阅读”和“专题类阅读”两种阅读模式,做到分层分类分级推进阅读计划。
(三)依托推荐书单年年读。每年寒暑假,语文科组举办寒暑假读书征文比赛,提倡家长与学生共读。根据教师和家长的推荐书单,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和读书小论文,用于检测学生阅读效果。作品以评奖和展示的方式,作为阅读成果汇报。
(一)以教研促阅读。六中领导班子带头引领教师阅读,朱如葆校长非常注重培养教师阅读习惯,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分享个人阅读心得,推荐阅读书单。朱校长把个人专著放于图书馆供师生借阅,开设个人阅读公众号推广阅读与积累的重要性。学校定期向教师赠书,落实经费预算支持学校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学校通过各类竞赛获奖奖励机制和阅读支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阅读相关竞赛活动,鼓励各科老师立项申报阅读相关课题。据统计,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共49人次,教师参加省市活动竞赛获奖共84人次,教师申报教研立项课题48项,其中与阅读直接相关的课题就有9项。学校汇总教师德育论文和教学论文,编有《与爱相伴,以德育人——教师德育论文集》《镌刻教育的足迹——东莞六中教师教学论文集》等汇编文集。黄海燕老师和杨韬老师分别有个人专著《奔跑吧,高三!》、《思想录》,杨韬老师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阅读学习平台》,大力推广语文学习方法和专题阅读指导。
(二)以评比促阅读。结合系列活动和学生在校阅读积累和表现,校团委通过“校园阅读点灯人”“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优秀班级图书角”和“寒暑假读书征文”等评比活动,阅读之星在年级和班上分享阅读经验和心得,书香班级和优秀班级图书角能获得一定数额的购书基金充实班级图书角,以此巩固和延续阅读活动成果及其后续影响力。寒暑假读书征文的获奖佳作,被喷印成宣传海报和汇编成《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书》校本教材,供学生作为写作范本学习参考。学校校报和翰香文学社的《翰香》杂志刊登发表师生原创作品。
(一)环境有“诗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少年情怀总是诗”。学校致力于打造“诗意校园”,要让古典文学之美浸润校园。因此,在学校蠡湖边、校门处、草丛中、校道上、教学楼墙体上,办公室和教室里,都能见到古典诗句和现代诗词。既有出自《诗经》《礼记》和名人的经典诗句,也有学校老师原创的诗歌作品。
(二)活动有“诗韵”。在校园读书节活动的设计上以“诗韵”作为设计核心,学校每年均承办一场省或市级的“名家进校园”书香讲座,邀请的嘉宾全是当代著名诗人:如国家一级作家、诗人杨克、方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蓝紫,还有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理事、诗人易翔,哈佛博士、青年作家邓楚涵等,通过名家讲授诗歌文学的创作和赏析,提升师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赏析水平,东莞电视台、《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书香讲座活动进行了报道。文学社每年举办现场诗文创作大赛,语文科组每年举办高二诗词大会,高一中华经典诗歌朗诵比赛,高一备课组开设“诗歌创作与赏析”第二课堂,从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运用水平。
(三)师生有“诗心”。多名师生积极在全国发行的刊物《现代作家》、东莞市诗歌刊物《莲韵》、校报以及文学社刊物上发表诗篇。三位语文老师原创诗歌作品被做成诗歌文化立牌立于校园环境之中,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
经过创建,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创建成效,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时报》《南方都市报》《中学生报》等媒体曾就我校书香活动进行过采访报道,朱如葆校长文章《着力慧教育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臻善致远,引领学生终身发展》在《东莞教育》上发表,其中分析了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引领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家长对我校大力推动书香阅读表示肯定和支持。高二年级部家委会更是定期集资采购书籍奖励年级优等生。
学校层面,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一级学校、东莞市精神文明单位、东莞市语言文字示范校、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东莞市科普标兵学校、东莞市慕课试验学校等称号,这与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汇总教师德育论文和教学论文,编有《与爱相伴,以德育人——教师德育论文集》《镌刻教育的足迹——东莞六中教师教学论文集》等汇编文集,语文科组编撰《读库》和《人文读本·思想卷》立足中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与高考考试需求,在目录板块上既兼顾高考背诵默写篇目和文言文重点知识,同时附有古今中外名人好文,名言警句和文言文短篇翻译等内容,并曾受到市教研员和各校语文老师的高度评价。英语科组编撰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文选》针对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识难点和重点,有很强的实用性,受到全市英语教师的肯定。生物科组编撰的《东莞六中植物志》是全市唯一一所中学编撰的特色校本阅读教材,植物志的内容还被制作成校园植物挂牌,学生在校园随处可见,随处可读。
教师方面,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有省专家库专家1人,特级教师2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教学能手30人。语文、英语和生物科组编印了五本阅读校本教材,在语文、英语、生物阅读课和第二课堂上推广使用。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教学设计、活动竞赛、优质课比赛、微课制作等教育教学评比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8人次,省级奖项146人次,市级奖项423人次。全校有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开发软件。其中,教师在教学论文和读书文章的发表上,发表在全国刊物上的有29名教师,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有18名教师,发表在市级刊物上的有4名教师。三年来,教师申报并立项课题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市立项课题12项,校本课题31项,其中与阅读直接相关的课题就有9项。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比赛和读书、演讲、高考下水作文比赛,积极辅导学生参赛等方面表现突出,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人,省级奖项8人次,市级奖项83人次。刘吉林老师获评“广东省阅读点灯人”称号。图书馆馆长邓杰新曾于2018年7月17日获邀成为东莞电台叶纯主持的《城市的声音》“共享阅读”专栏嘉宾之一参与电台直播向听众分享数字阅读的使用及学校推广。
学生方面,我校学生在学科竞赛及各种社团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累计获国家级荣誉13人次,省级荣誉215人次,市级荣誉549人次,其中,在全国发行的刊物《现代作家》和东莞市诗歌刊物《莲韵》上,共有32名学生发表了36篇诗文,学生参加红楼梦阅读知识竞赛、各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现场作文比赛等与阅读相关的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人,省级特等奖1人,一等奖5人,二三等奖3人,市级87人。文学社、辩论社、广播站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百佳社团”称号,文学社同时也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文学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