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的育人情怀与成长之道: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迎来15周年校庆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5月18日,依山傍海、听涛枕浪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下称“吉珠”)在毕业季的欢呼雀跃中迎来了15周年校庆。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为了满足国人对优质本科高等教育的追求,一批公办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2004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应运而生。

回顾15年,坚持初心、潜心耕耘、硕果显现。吉珠的创设者倾注一腔教育情怀,让学校跑出了一条独立学院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道路:从创校之初9个专业、1000多名学生,发展到如今58个本科专业、30000余名学生,学生培养水平逐年提高、产学研融合越发深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加突出,成就了独立学院“珠海样本”,成为国内办学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之一。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依山傍海、风景旖旎。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春风化雨。吉珠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做地方支柱产业的“助推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日,笔者走进吉珠,揭开这所朝气蓬勃的“00后”大学背后的成长故事。

育人成果突出,“国字号”企业组团来招聘

“书记开讲啦”“校领导接待日”“书记校长上党课”……随便问起一位吉珠师生,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学校的“品牌课程”“拳头项目”。

党课和思政课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吸引力?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核心作用、倾听师生的心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廖立国每年都会坚持为学生讲授至少5堂党课和思政课。每次2小时的课堂,廖立国都会留1小时让在场师生“拍砖”,党课“秒变”接访会,面对面直接沟通高效解决问题,成为党建引领校园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吉珠率先推行理事长和党委书记一肩挑,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理事会理事,党员校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党委委员。2017年9月28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到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后表示:学校以党建作为最核心的工作,来引领其他工作,这个经验很值得总结。吉珠党组织也先后获评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吉珠在创办之初就瞄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办学的每一个细节。

“吉珠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吉珠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冰回忆,11年前当她为吉珠第一届毕业生求职奔走推介时,发现很多企业负责人并不了解独立学院,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有偏见,不愿意招聘他们。

事实上,吉珠的毕业生通过在学校树立的正确价值观、练就的扎实基本功,成长为社会亟需的栋梁之材:2008届毕业生李欣蓉在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毕业后放弃在珠三角的高薪职业,筹建并担任明尚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她因此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周俊是2009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后毅然下海,瞄准商机创立知识产权代理公司,2017年至今商标申请量位居珠海代理公司首位、广东省14名,商标注册成功率全国排名第八。2011届毕业生黄加荣,毅然选择了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实现青春梦想,目前他担任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平浪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共奔致富路。

据统计,吉珠每年平均有70%-80%的毕业生流向广州、珠海、深圳。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61%,位列省内本科院校第二。近年来,吉珠的高考招生分数线持续上升,在所有省份实现在二本以上招生,在河南、四川等省份,部分专业招生分数已经达到一本以上,稳居国内独立学院前列。

从企业门难进,到企业组团来招聘,吉珠并没有花很长时间。刘冰说,最近3-5年,吉珠的毕业生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深圳市坪山区等地区政府主动组织企业到学校搞起了交流合作会;珠海格力集团、珠海以及周边城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字号”企业也组团到吉珠办专场招聘会。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师生进行实验操作课。

产学研深度融合,教授主动往企业跑

在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吉珠和珠海吉达讯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一整条完整的锂电池材料生产线。学生实现了“上楼理论课、下楼实践课”,足不出校就可以接触产业一线,理论和实际无缝对接。

吉珠化工与新能源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建会感慨道,吉珠的产学研融合成果是老师们用双脚跑出来的。

2012年,吉珠成立了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针对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的问题,以横向项目带动,老师们带着技术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该平台总共已为广东省38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6000次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企业培训2000余人次,为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

2018年12月,该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吉珠也成为该年度唯一获得该称号的高校。这是学校长期坚持开放式办学,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典型成果。目前,学校已经与不同行业的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行校企合作办学。

“珠海不搞粗放型经济,而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维持制造业的高水平和高效率,这是留给应用型高校的最好机遇。”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传敏说。他在建校之初就从吉大本部来到吉珠,此后便扎根珠海。

从2009年开始,张传敏所在的机械工程专业科研团队就开始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研发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经过多年的打磨,以他为学术带头人完成的“面向数控机床的高精度绝对式光栅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项目成功地将数控机床的光栅传感器精度提升到1微米,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因此获得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大国工匠”

“这是一所年轻、有朝气的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付景川说。15年来,一颗来自北方的种子,来到南方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上结出了硕果。他用“视远力沉、步急行稳、树正创新、铸育英才”16个字概括了学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从来不局限于独立学院身份,而是不断突破创新,冲击民办高等教育的天花板。吉珠创校时,就清醒地认识到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加强实体经济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超前布局工科类专业。

2018年6月,为响应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科学科建设的号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吉珠与阿里云、慧科集团共建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学校主动对接珠海金湾“机场+航展”的产业定位,以飞行器的使用和维护作为专业定位,培养航空电子、航空机械、无人机系统工程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所申请增设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3个专业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今年9月将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为了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学校将持续推进学科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付景川介绍,吉珠计划在“十三五”末将理工科专业占比提高到60%,理工科专业在校生占比达到45%-50%。

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吉珠走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塑造可堪重用的“大国工匠”。在这所年轻的大学里,从来不缺大师的身影。学生可以近距离聆听大师讲座,迄今为止近150期的高端讲座由中国两院院士担纲,还有外校名师、文化名人、企业精英等开设“科技大师系列讲座”“博学教育系列讲座”“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等系列讲座,在丰富校园文化品位的同时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丰富和提升。2017年9月22日,吉珠获得首届广东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是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全省仅10所高校获此殊荣。

观音山麓、南海之滨,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国学院正加紧施工,建成后的国学院将以“接续文脉、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科学应用,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感染师生。

【数读吉珠】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年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全国第二名、广东省第一名;2016年-2018年,始终位列全国第一名

58个专业主动适应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设置,其中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10个、珠海市优势学科3个;旅游管理和高尔夫管理通过旅游教育质量国际认证

201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创业示范校”,2016年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荣获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荣获国际、国内数学建模大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5项)和广东省金奖(2项),银奖5项,等各级各类奖项3000余项

校外实践基地764个,2018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

产学研合作基地1200多家,各类科研平台65个,其中国际合作平台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

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其中包括14所全球500强高校);选派了近3000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交流,其中公费留学名额每年达到100余名;累积引进270多人次境外专家来学校任教、讲学

【撰文】杜玮淦

【图片】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提供

【校对】符如瑜

编辑 邢泽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