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东莞商改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南方+ 记者

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广东省东莞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领域获通报表扬。这是继2016年度东莞因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获得国务院表扬激励后,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东莞也是2018年广东省唯一一个在商改领域受到督查激励的城市。

2017年以来,东莞全力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以“一平台三工程”为核心,构建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科学市场监管体系。2018年,“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项目先后获选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此次又得到来自国务院层面的督查激励,“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再结硕果,东莞商改改革样本地位凸显。

开办企业便利度化改革亮点纷呈

2018年以来,东莞聚焦企业在市场准入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持续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2018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49万户,同比增长18.71%,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突破了117万户,其中企业达52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在全省的开办企业便利化评估中,东莞的综合得分连续三年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image.png

率先上线“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东莞是全省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先行地,早于2015年底,就率先启动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系统,实现办事“零跑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办理网上登记业务96.34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的90.68%,至少为群众减少往返窗口逾228.63万人次。2018年,东莞全面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以优于全省时限为目标,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力争压缩至3个工作日完成。凭借上述良好基础,2018年10月份,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东莞成为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地区之一,并率先将全程电子化服务触角延伸至开办企业全流程。东莞把握试点机遇,整合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与企业开办相关的业务,运用人脸识别、电子营业执照的身份认证及电子签名技术,搭建企业开办全流程网上办理系统,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研发“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并摆放于各营业网点,逐步实现“商事登记标准化智能化审批、公章刻制及税务办理业务并联办理、银行开户立等可取”,力争将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缩在1个工作日以内,为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一个可体验、易使用、易展示的载体。鼓励“一体机”合作银行通过“大数据+信用”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信用贷款,实现“注册即可贷”、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4月19日,东莞市在商改基地举行了“银政通”企业开办全流程智能服务一体机启动仪式,首批一体机正式亮相,拉开了这项改革的帷幕。

启用“标准地址”申报和实名认证。住所信息申报和集群注册登记是东莞市首创的改革品牌,全市改革经验已经在多地复制推广。为了做好改革过渡衔接,2018年10月24日,东莞市出台了新版的《东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和《东莞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2018年12月1日起,按照东莞市“二标四实”工作要求,以公安部门编制的门楼牌号作为住所地址信息即“标准地址”进行工商登记,便利申请人住所信息申报和工商登记手续,防止住所信息虚假申报。实施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22万户,其中8.55万户采用“标准地址”登记,占比高达92.70%,通过住所信息虚报的情况大幅减少。今年3月1日,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登记注册违法行为,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先于全国两个月,上线试运行“东莞市市场主体实名认证系统”,试点期间,成功为7970位相关人员提供实名验证服务。今年5月1日起,东莞与全国同步,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验证对象下载“登记注册身份验证”APP,注册后即可进行实名验证,有效防范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虚假注册,打击“被老板”、“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等虚假登记行为。

推动电商企业集群注册登记。以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综合试验基地为试验田,为初创企业、港澳台创新创业人才、个体电商经营者等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托管服务,企业住所可以登记为编号地址,有利于与非集群企业的无差别竞争,允许食品经营类企业托管,积极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2018年10月,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签署《网络发展和治理合作备忘录》,建立服务电商发展合作机制。针对大部分小微电商经营者缺乏实体经营地的困境,在商改基地内打造平台网店聚集地,依托东莞市的全程电子化登记和集群注册模式,应用阿里巴巴的人脸识别技术为自然人网店进行工商登记提供便利,推动东莞自然人网店落户商改基地。今年1月2日,东莞发出全国首张具有特色鲜明“东莞模式”的“淘宝”营业执照,标志着东莞的电商经营者除了可以选择使用实体经营地址及网络经营地址申办营业执照之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托管地址登记为集群个体户,即电商平台显示IP地址为东莞,且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自然人,均可以集群注册方式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在多项试点政策集成的推动下,商改基地已注册个体工商户887户,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化解“准入不准营”难题。2018年6月,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纳入全省复制推广“证照分离”试点改革经验的17个国家级功能区之一,通过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和材料精简,推广并联审批、证照联办,提高审批透明度、便捷度和可预期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2018年11月10日,东莞与全国、全省同步,确定了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其中,取消审批的2项,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改为备案的1项,市场主体报送备案材料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不再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的19项,市场主体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后,当场办理审批;优化准入服务的84项,针对市场主体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精简审批材料,提高登记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业务3.87万宗,发出许可证3.36万份。累计压减申请材料226份,压减审批时限1128日。行政许可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image.png

多方共治促进科学市场监管

商事制度改革有两条主线,一是放松市场准入管制,确立平等自由的企业制度,并以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新型的监管体系。2017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立足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的高度,跳出政府部门对市场监管工作大包大揽的传统思路,推动市场监管与社会治理的对接融合,依托“智网工程”,融入互联网思维,构建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市场监管新格局。2018年10月,东莞“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东莞先后在2018年4月份召开的全省改革工作会议,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推进经验。

市场监管与“智网工程”深度融合。依托全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的有力支撑,建设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以智网系统和协同监管系统为调度,以智网终端为应用,建立信息互通、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基层综合监管新模式。2017年12月4日,东莞商改后续监管正式融入“智网工程”,全市近万名网格员成为辅助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网格员依托“智网东莞”APP承接商改后续监管任务核查、无证照线索巡查和督促年报、亮照经营等工作,部门通过信息化系统接收线索、履行许可监管职责,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任务处理闭环。自2017年12月入格作业以来,网格员完成了全市48.17万户新设立、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市场主体的信息核查任务,指导63.74万户次市场主体进行年报,对4.25万户违法经营户进行了前置劝导,登记上报问题线索14.34万条。全市处于活跃状态的市场主体均建立起与地理信息、房屋建筑等关联的基础档案。市场监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基层一线,在信息采集、问题发现、服务引导、线索上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日常监管格局, 以“小网格”有效驱动“大监管”。广大网格员付出辛勤努力,大量问题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减轻了部门后续监管压力,破解监管力量不足的痛点,为东莞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部门协同有效打破“监管真空”。落实国务院“双告知”要求,持续推广应用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根据全省383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告知执行清单,明确经营范围规范用语和推送关键词,实现监管任务精准推送,明晰后续监管部门反馈时限内容要求,实现双向互动和监管线索线上移交,全程痕迹化管理,有效打破因信息不对称、部门不协同造成的数据壁垒和监管真空,有效落实“谁许可、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职责。目前,协同监管系统覆盖全市43个市级部门、1003个镇级部门以及593个村(社区)。2018年,全市各监管部门共接收应办证监管任务10.4万条,已办证6.16万条,办证率达59.26%,已接收并处理网格员上报的无证照线索3.5万条。

image.png

织密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网。注重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东莞出台《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自主开发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其微信端,将涉企信息整合归集记于同一企业名下,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证明打印服务。系统归集公示涉企信息1373万条,累计打印查询证明22.78万份。开展信用约束及信用修复,对未年报、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公示信息虚假等失信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限制办理相关业务;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或两年内受到行政处罚达到一定次数的企业,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其法定代表人和“董监高”实施相应的业务限制。对已补报年报、办理地址变更等企业,经申请、核实后,通过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累计4万户企业改正有关问题后申请并被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率达到35.51%。开发东莞市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系统,实现跨部门联合抽查全流程信息化、痕迹化。全市41个监管执法部门出台本部门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完成“一单两库”建设,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41个,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41个,明确抽查事项1332项,实现检查事项随机抽查全覆盖。

多方共治共促科学监管。社会共治是新时代市场监管的趋势。东莞改变政府对社会治理大包大揽的角色,在加强政府内部监管协同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协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建立市场监管协同工作机制。东莞将市场监管体系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统筹推进落实,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实现党建促经营、党建促管理。充分发挥“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经营户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达到“示范一个、带动一块、影响一片”的引领作用。成立全省首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社会组织——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联合会,通过联合会平台集聚守重优秀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共建共治。今年3月,印发《东莞市发挥商协会共治作用促进科学市场监管工作方案》,全面铺开商协会共治工作。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市汽车行业协会、市房地产业协会等12家会务运行良好、治理能力较强、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商协会作为试点,推动商协会参与市场治理,切实发挥商协会作用和教育引导行业企业功能,探索市场监管部门与商协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管理模式,形成“一会一品牌、百花齐放”的示范效应。

image.png

全力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

国务院在通报中明确,对包括东莞在内的19个在商改领域获督查激励的城市,2019年将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企业年报制度改革、社会共治、企业信用风险监管、大数据监管等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在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评定中优先给予支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务院督查激励,既是对东莞推进“一平台三工程”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赋予了东莞新的使命和担当。市市场监管局将贯彻市委、市政府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把握好试点政策机遇,会同有关部门,在持续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基础上,实现三大工程的全面升级。智慧监管工程,依托线下网格化基础,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手段,实现市场监管的智能化。信用监管,绘制全面的企业信用画像,构建有效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协同监管,除了继续加强部门、镇街的协同之外,更加重视和发挥商协会在协同监管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监管格局。

image.png

提高市场主体发展质量。继续推进“标准地址”登记,提高住所监管精准度。全面推行登记注册“实名验证”,堵塞虚假注册漏洞。积极研究便利化退出机制,提高活跃主体比例。持续推行“个转企”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市场主体质量。

拓展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落实“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依托市“政务数据大脑”,开发建设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大数据在市场监管中的应用;加强市场监管数据的整合、管理、归集、分析、应用,逐步构建评估企业监管风险状况的风险指标体系、多维评估模型、触发预警模型,描绘企业全景画像,实现风险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充分发掘和释放数据红利。

探索推进多方协同共治。积极推进商协会共治促进科学市场监管工作,支持试点商协会开展跨界、跨区域合作,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业竞争力等领域协同共治,提升试点商协会自治能力。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动更多商协会立足实际加入共治行列,共同促进形成良好市场秩序。以阿里巴巴平台为基础,延伸对接京东、美团及跨境电商平台,建成联通各平台的网络投诉举报在线处理系统及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监管闭环,打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营商环境。

完善网格化监管模式。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入格“智网工程”入格事项,优化作业流程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升网格员核查质量与效率。出台新版《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及证照分离改革监管推送告知执行目录》,明确各部门最新权责事项清单,落实许可监管职责,提升问题线索的后续处置力度,提高部门监管合力。

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制定新版涉企信息公示清单,发挥好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作用,提高涉企信息归集量和有效信息公示率,丰富企业信用画像维度,切实提升利企便民水平。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各成员单位应用联合抽查工作系统实现“一单两库”信息化管理,牵头对本主管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抽查,形成强大监管合力。

【记者】龚名扬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