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院口述史工程成果展亮相大学城,留住“有温度”的美术史

南方艺见
+ 订阅

2018年岁末,广州美术学院各色活动各种展览精彩纷呈。12月28日,一个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课程汇报展——“留住历史: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与资料采集’课程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悄然开展。

▲展览现场

该展是广州美院“987口述史工程”的一部分,由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教授担纲。他以实践课的形式,率领一批博士教师团队、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2015级学生参与广州美院“987口述史工程”采录工作,以实践课形式培养年轻一代学子重温美术史,收集一线资料。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5日。

“每一个为广美做过贡献的人都值得记录”

“广州美术学院‘987口述史工程’”是广州美术学院2018年重点推进的口述史项目,是整个广东美术界口述史系统工程的首期项目,重点在于抢救式收集学院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口述史料。工程自2018年4月工程启动,至今已完成40多位老一代美术工作者的采录任务。

所谓“987”,是指90、80、70三个年龄段的美术界长者。工程以全院90、80、70三个年龄段的老教授、老专家及当事人作为访录对象,按访录对象年事高低和健康状况推进采录工作。目前美术界100岁以上老前辈健在者,人数稀少,则以抢救性措施另作加急安排。

▲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担任该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承担具体实施工作。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担任该工程策划和主持人。

据介绍,此工程已列入广美艺术史教学课程,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出一大批新生力量。本次“美术史与资料采集”汇报展就是“987口述史工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展示。展览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由美术史系学生自行组织并参与设计。

课程引入导师组教学模式,以导师分组带领学生以团队方式参与广州美术学院“987口述史工程”采录实践,同时借此促进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课程开展期间,来自艺术与人文学院及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的6位博士教师,带领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2015级同学,采录收集6位学院离退休老教师口述史资料。受访者包括程騑(91岁),李立基(89岁),陈水源(87岁),恽圻苍(86岁),张碧联(85岁),甘俊腾(83岁)。

▲展览现场

“我们以一个学院发展的视野重新定义每一个曾经为美院做过贡献的人,包括我们的后勤人员,都可以记入历史。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口说的历史,都引起我们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去记录。这些都将成为广州美术学院将来的历史的记忆。”接受采访时,广州美术学院“987口述史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劲堃院长,如此表达口述史工程的初衷。

此次参与课程实践采录工作的6位广美离退休老一辈工作人员,多为在广州美院二线工作的专家。有的来自行政管理岗位,有的则默默奉献在图书馆、陈列馆等服务性的工作岗位上。

尽管不是一线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但这些已过耄耋之年默默无闻的广美老一辈工作人员,大多经历了从解放前到中南美专,再到广美建校、发展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初创到茁壮发展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人。他们的口述记录无论对广东美术还是广州美院,都是异常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档案资料。

收获老一辈“广美人”手稿真迹

在此次“987口述史工程”采录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重温了广美老一代工作者亲历的历史,生动感受广美筚路蓝缕、艰难跋涉的历程,还惊喜地收获了老一辈广美人难得一见的手稿真迹。

88岁的李立基是广美设计学科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见证人。早在中南美专时期,李立基就是图案组的创建成员之一。从组建广州美院工艺美术系,到广美开创工业设计试点班、筹建设计学院,李立基40多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广美设计学科艰难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此次口述史采录过程中,李立基老师捐出了收藏了数十年的与广美设计学科发展相关的文件和档案资料,为广美学科发展历史的梳理奠定基础。

▲广美工艺美术系创建之初部分教职工合影

84岁的甘俊腾曾在广美马列教研室、教务处、图书馆工作。1995年是抗日战争50周年。当年,为了方便学生老师学习创作抗日战争历史画,甘俊腾开始编写画报照片索引的尝试,先后义务编辑了《<良友画报>照片资料索引》《近代人物照片资料索引》《人民画报照片资料索引》,这些珍贵的手稿都交由口述史采集小组汇总至“987口述史工程”留存保管。

一些受访老教师在访谈中谈及自己坚持的信念和理想,令参与采访的同学们深有触动。92岁高龄的程騑谈及在做美术馆馆长的时候,曾组织起师生下乡作品,送到下乡的地方巡回展览,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到不同的地方办展览我觉得这样正好符合党的路线。”程騑说。

87岁的著名油画家恽圻苍老师在口述史访谈中详述了代表作《星海·黄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缘起及创作过程。在采录过程中,他动情地谈及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则:“我不考虑时间,不考虑成本,也不考虑看任何官老爷和大老板的脸色。我又不进市场,我画我自己最打动我、我最想画的画。”

▲恽圻苍创作《星海·黄河》第5稿(1995年)

口述史采录过程中,受访的老教师对历史的追忆中也穿插着一些意外的充满温情的画面。现年86岁的张碧联回忆起和丈夫、广美版画系创系元老之一张信让在中南美专结婚时的情景,并且拿出了60多年前他们结婚时签有贺喜名单的一块红绸布:胡一川、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一个个被写入现代美术史经典的名字,重新展现在众人面前。

▲张信让、张碧联结婚时签有贺喜名单的红绸布

不少参与此次采录工作的同学都表示课程令自己收获满满。“从只有国油版雕专业、到工艺美术专业的艰难筹建、再到工艺美术系的成功打响,让我对广美的发展有了直观立体的认识。”负责采访广美工艺美术系创系元老之一李立基的同学谭秋艳表示,现场采访比单纯看文字回忆录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另一位同学吕丹则表示,课程让自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史工作的责任感”。

“‘987口述史工程’的开展,对广东、乃至全国都有开创性意义。” 梁江介绍,工程从广州美术学院做起,拟采录对象170余位,未来还将逐步推展至全省各美术机构及各地市,拟采录对象高达300余位。

【记者】杨逸

【编辑】徐佩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