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海鲜、菠菜与豆腐不能同吃?不靠谱!来看看“食品相克”的真相

佛山市药监局
+ 订阅

啤酒与海鲜、菠菜与豆腐……这样搭配食用可能会让你的身体产生不适。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食物相克”的说话。种类太多,怕记不住。于是乎,厨房里便有了这样一张食物相克表。但是,食物相克的说法不靠谱!

学界早已证实不存在食物相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生物研究所的郑集教授就“食物相克说”选择了民间同食机会较多的14组相克食物,做了相关的动物实验以及人群试食实验,他本人亲自参加,初步澄清了相克食物引起中毒或异常的问题。

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商家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在书刊中出版发行大量食物相克的相关资讯,其中关于食物相克机制的解释十分杂乱,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依据。

那为什么有些东西一起吃会产生不适?

一个人吃了某两种食物之后,发生腹痛腹泻的情况,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反应,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01

食物有没有受到细菌毒素、霉菌毒素或化学毒素的污染?

比如说,有人中午吃了小摊上的烤肉之后,恶心呕吐,头昏虚弱,嘴唇发紫。

他认为是烤牛肉和饭后吃的炒栗子发生了相克。但真相是小摊所销售的烤肉中加入了过多的亚硝酸钠,导致急性中毒,组织缺氧。迷信食物相克,结果耽误抢救。

02

有没有细菌性食物中毒问题?

又如有人先喝了牛奶,又喝了豆浆,后来发生腹痛腹泻的情况。患者认为是牛奶豆浆相克所致,但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最可能的原因,是早上打的豆浆喝之前没有加热杀菌,致病微生物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

03

是否有急性或慢性过敏情况,或有遗传性代谢障碍?

比如说,某幼儿在邻居家吃了牛肉炒嫩蚕豆之后突发疾病致死,邻居怀疑是蚕豆和牛肉相克,其实原因是这家人有遗传性的蚕豆病。这种患儿只要吃了蚕豆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04

对食物是否有不消化、不耐受情况?

即便没有急性过敏,人们对食物也可能出现不消化、不耐受、过度敏感的情况。

有人喝牛奶会腹泻,有人喝凉水、喝绿茶就会拉肚子,有人吃个梨就肚子胀气。这种情况下,吃了某些食物之后容易出现不适症状。

05

食物是否摄入过量?

比如说,猕猴桃正常食用时有利于促进肠道运动,预防便秘。吃一两个猕猴桃增加营养素和膳食纤维供应,没有不良反应;但连续吃10个猕猴桃,就有可能因为肠道运动过度,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06

是否有不适合某些食物的疾病?

比如患痛风的人不适合吃高嘌呤的海鲜,无论是否喝啤酒都如此。痛风患者也不适合喝酒,无论白酒啤酒都会促进内源性尿酸生成。

常见的食物相克谣言

啤酒与海鲜

谣言:啤酒与海鲜同食后,导致痛风。

破解:这种搭配的缺点是嘌呤多,增加血液中尿酸(嘌呤的代谢产物)浓度。但主要原因并不是两者发生了什么反应,而是因为二者本身都是高嘌呤食物。

另外,高嘌呤食物不止啤酒和海鲜,还有肉类、大豆等。这些食物不论怎样搭配,都会对痛风患者或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利,但对于血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并没有额外的坏处。

菠菜与豆腐

谣言:菠菜与豆腐共食,产生草酸钙,抑制钙吸收。

破解:说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没错,但这并不是坏事。如果菠菜没有和高钙食物一起吃,那吃下去的草酸就会和身体中存在的钙离子,如尿里的钙离子相结合,反而更容易形成结石。最好就是把菠菜用沸水焯一下,可去除菠菜中的草酸。

鸡蛋与豆浆

谣言:鸡蛋与豆浆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不消化。

破解:两者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煮熟后一起食用没任何问题。但是食用生的、未彻底煮熟的豆浆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黄瓜与西红柿

谣言:黄瓜含有可破坏维生素C的酶,与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相克。

破解:维生素C存在于每一种蔬菜和水果中,不仅是番茄;维生素分解酶在食品中广泛存在,也不仅仅是黄瓜。维生素C在加工中很容易损失,储藏中也会含量下降。既然蔬菜水果都有维生素C,多吃一点就足以弥补损失,和“相克”拉不上关系。

螃蟹与柿子

谣言:柿子中的鞣酸可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成块状物,食后难以消化,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

破解:由于没煮熟、肠胃敏感等原因,吃螃蟹确实可能会拉肚子;而柿子,特别是生柿子中有很多鞣酸,吃多了也可能会肚子疼。但只要不吃太多柿子,不吃生柿子,并且把螃蟹蒸熟,同时对海鲜又不过敏的话,可以大胆地一起吃这两种食物。

土豆与牛肉

谣言:土豆与牛肉共食致胃肠功能紊乱。

破解:胃排空食物的时间与含油脂的多少有关,含油脂越少,排空的时间越短,因此牛肉与土豆相比被排空得慢。但这并不代表对消化功能有任何影响。

佛山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佛山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放心粮油”保障工程、农产品市场管理提升工程、食品安全示范化工程(“明厨亮灶”、“阳光厂房”等)......佛山一直在行动!通过创建,将全面提升佛山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