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寒夜啼,试试砂仁陈皮粥!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刘华副主任医师
文/儿科 欧阳学认主治医师
婴儿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婴幼儿,由于饥饿、不适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啼哭,则不属于夜啼。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受惊、食积而发生,对于脾寒夜啼,欧阳医生推荐砂仁陈皮粥!
砂仁陈皮粥
原料:砂仁3g,陈皮1g,黑米50g,红糖适量。
制法:将陈皮和黑米同煮为粥,砂仁用隔渣袋,待粥将成时后下,加入红糖调味,此粥味甜微辛。
用法:每日1次。
功效: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黑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功能开胃益中,健脾活血;红糖功能补脾缓急,温中和胃;诸物合用,能温脾散寒,健脾和胃。
适用于:腹部受凉,吃过多生冷、寒凉食物、药物导致,小儿皮肤面色白,手足不温,喜欢趴着睡觉,喜欢热敷或搓揉肚子,夜间抱着肚子哭闹,食欲差,大便稀烂,舌色淡。
专家简介
刘华,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学科秘书,儿科呼吸方向学术骨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副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常务理事。200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儿科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10余年。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级课题及厅局级课题,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擅长治疗小儿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对小儿厌食、疳症、积滞、腹泻有良好疗效。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下午、周日上午
作者简介
欧阳学认,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课题,发表论文30篇。擅长:发热、咳嗽、哮喘、腹泻、厌食、过敏性紫癜、肾炎肾病等小儿常见疾病。
温馨提醒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