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山这4个村子将拥有“国家级”新名号,你去过吗?

中山发布
+ 订阅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中山4个村将拥有“国家级”新名号!

昨天(12月10日)住建部发布《公示》全国共有2646个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中山有4个村上榜!

这4个村分别是↓

中山市黄圃镇鳌山村

罗新荣 摄

鳌山村是黄圃镇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个古村落。村内现存的南约坊、北约坊以及石岭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远近闻名的海蚀遗址便是坐落在鳌山村。

海蚀地貌延伸超过300米,包括有海蚀崖、海蚀糟穴、海蚀平台。岛屿与海面接触处由于长期的海浪侵蚀,形成多处海蚀洞。

海退之后,鳌山村石岭山由岛屿变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蚀洞变成为山脚一带连串的岩洞。

石岭山裸露的山岩由紫红色沙砾岩层构成,形成于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纪,由于长期的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和剥落,形成了飞来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山体奇观,深受游客喜爱。

中山市沙溪镇龙头环村

夏升权 摄

龙头环于清初建村雍正年间属屯村(含南、北两寨),乾隆初期分出,并以“双龙环绕,头尾聚居”之意,将北寨定名为龙头环村,沿用至今。

现时村内还保留着一些民国时期的旧物,例如当年村中华侨捐资建造石板街、修下水道,于是就有了这些沙井盖。

沙井盖

石板街

此外,村中还保留着一个民国时期的水泥垃圾箱,表面印刻的“垃圾箱 民廿六年造”还清晰可见。如今垃圾箱已成花盆,给村中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这些散落于街头巷尾的旧物,仿佛还向今人展示着龙头环村民国时期模范乡的美名。

中山市南朗镇榄边茶东村

文波 摄

茶东村,位于南朗镇东北方位,东面南塘村、南面大坣头村、西面茶西村、背面小隐村。

在新中国成立前,茶园分为东、西两条村,该村位于东侧,而取名“茶东村”,曾用名“茶园”。1983年,属中山市南朗镇榄边行政村(社区)至今。

茶东陈氏宗祠群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榄边茶东村茶东大街,由陈氏宗祠、里仁祖家庙、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4座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

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建,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三进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龙船脊、镬耳山墙。

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

图/中山画刊

安堂在明朝立村,是大涌镇历史最为悠久的村庄之一。村中常住人口约7000人,其中以林姓人家为主,因此有许多林氏祠堂。

村中的古建筑大多仍保存完好,而最著名的是那条蜿蜒约一公里(东起迎龙里闸门,西至南文牌坊)、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石板街。

石板街两旁分别伫立着14间祠堂,它们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经受洗礼,成为隆都文化最浓缩的代表和最鲜活的记忆。

此前南朗镇翠亨村、三乡镇古鹤村已经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以后,请称呼中山这6个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成为中国传统村落

有机会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当选中国传统村落后,村子将会得到保护,同时还将获省里的技术指导、补助资金、建设管理等支持。列入该名录,也有利于这座传统村落更好的开展旅游建设,增加村民的收入。

此外,还将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哦。据悉,今年4月28日,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委联合发文,公布将156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8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郑敏君

美编:郑欣

责编:陈凌茹

执行总编辑:李华炎

编审:朱江

素材来源:住建部网站、中山日报、中山发布资料、南朗发布、沙溪镇政府网、中山画刊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