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飞来的“区”因何又飞走了 ——写在飞来峡撤区16周年

史志清远
+ 订阅

纵观历史,但凡地级以上城市,要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中心和龙头,只有一个区是不正常的,两个区也不够厚重,唯三个区以上利于稳定和发展,如同一个“鼎”也必须有“三足”才能立得更稳一样。

清远1988年建市之初,也是按两区设置的,当时是将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区。四年后清郊区改为清新县,市区只剩一个清城区,直到2012年清新再撤县改区,才又恢复两区建制。

但回望清远市发展30年的历史,也曾真真切切出现过第三个区,可惜它不是为市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而设的,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飞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许这就是飞来峡区的宿命所在。

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清远穿城而过的北江,河水不是往东而是往西流,这种风水布局带来的影响就是城市拓展会一直往东,向着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而不是往西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清远市区东扩比西拓更快、价值更高的原因。所以当下市政府谋划的燕湖新区,也是瞄准着向东方向发展的。可以预料,清远市最终要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第三个区一定是出现在东边。

回到曾经在清远城市发展中“昙花一现”的飞来峡区,她是1995年9月,为适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将原属清新县管辖的升平镇和原属英徳市管辖的黎溪镇、连江囗镇、水边镇等四个北江沿线乡镇划出来组建而成的县级管理区,区委、区管委驻升平镇,当时全区面积810平方公里,人囗10.1万人。

由于该区组建的原因本就不属于区域发展布局的需要,而是为了集中做好北江沿岸四万移民的安置和后续扶持工作,所以决定了她的命运只能是随着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和正常运转而失去继续存在的意义。飞来峡区从成立到撤销,只存在了短短六年,其间经历了三任区委书记,我是最后一任。

继1988年2月成为清远县的“末代常委”之后,历史又让我再一次成了飞来峡区的“末代书记”,真有点被嘲弄的感觉。我于2000年9月初走马上任,到2001年10月底撤区,只做了13个半月的区委书记。在飞来峡撤区16周年来临之陆,翻看一些旧照片,勾起我对飞来峡区工作的回忆,记忆犹新的主要是做了三件事——

一是在2001年春节前,争取省市支持,多管齐下,及时控制了移民上访潮,有效稳定了库区大局。2000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曝光了飞来峡区挤占挪用移民安置经费的问题,各路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引发了全区移民上访潮,一个月之内,出现四批移民集体上访省政府,最多的达一两百人,境外媒体也开始介入。上任伊始,我采取不回避不推诿的对策,坚持坐镇区委主动应对中央和省的媒体,同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在请求控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后,又争取省拔回已上交的两千万元粮食风险金,在春节前全部发放给移民安定人心;春节后,马上组织区镇两级干部五百人,深入库区全覆盖听取移民诉求,将群众上访改为干部下访,稳住局面,效果立见,上访潮得以有效解决。

二是在2001年春节后,通过深入调研,找准重点,引导和转移移民的注意力,在全区大张旗鼓树立了十大种养能手,推动飞来峡区成为全市大面积沙糖桔种植和库湾养鱼的发源地。我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飞来峡水利枢纽建设淹没了一些土地,但却形成了很多库湾,而且很多缓坡地可以发展高质高效种植业。我发现了升平镇有一个叫陆辉南的小青年,早年在佛山南海学艺回来,其种植的沙糖桔特别高产,引起周边很多移民模仿。我如获至宝,一方面将他树为“沙塘桔种植大王”在全区表彰,另一方面让升平镇把他安排到镇沙糖桔推广种植办公室工作。很快,他的沙糖桔种植技术覆盖了飞来峡和清新、佛冈一区两县共两万六千多亩,《南方日报》也作了专门报道。库湾养鱼也在我出面理顺库区管理的关系后推开了,“北江河鲜”成了飞来峡的亮丽名片。

三是在稳定全区局面后,及时谋划发展蓝图,提出撤区建县目标,以从根本上解决库区的长治久安问题(现在看来,当时这种谋划,与清远市区现在的城市东扩战略有点不谋而合)。2001年3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飞来峡区召开现场办公会。拍板同意了我们提出的组建清东县方案:将飞来峡区四镇,加上清城区的源潭、高桥两镇,清新县的高田、江口两镇和华侨场,共八镇一场,整合建立清东县,人口约26万(超过连南、连山两县,与佛冈县相当),县城设在源潭镇。次日,《清远日报》登载了有关消息,源潭的土地应声升值。为此,我还专门上京,拜访了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汇报想法寻求支持。后来,出于考虑清远“老、少、山、边、穷”的市情,若县域规模设置过小,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当时中央和省对设立新的行政区域控制甚严,所以,这个撤区建县方案不但未能继续推进,反而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市委、市政府连飞来峡区也在当年10月31日以一种非常平静平和的方式撤销了,全区近四百名干部皆大欢喜地被安置到市直和英德市、清新县的机关工作。撤区数年后,清新县将升平、高田、江口和华侨场三镇一场合并为一个镇,并用了我们已经撤销的飞来峡区名作为镇名,导致现在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将飞来峡镇与飞来峡区混为一谈,这让已经回归英德管辖的黎溪、连江口、水边三镇情何以堪?!

飞来峡区已成历史,清远也错失了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最好机遇。在飞来峡区消失1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为清远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感到扩容提质缺乏更实在的依托、城市化发展步子相对缓慢时,不能不为当年没有保住飞来峡区而扼腕叹息!

有人甚至断言,如当年源潭镇成为了清东县(或飞来峡区)的县城,现在清远市就有了第三个区的可能,而且规划发展水平一定会比现在高出很多,就有可能不会出现引进陶瓷城而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

我想这不仅仅是飞来峡人的一种个人情结,更是对历史对未来的一种理性反思。经市政府同意,市史志学会于去年启动了《飞来峡区志》的编纂工作,历史的得失就让历史来评价吧!我们要将目光向前看,随着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战略的实施,燕湖新区的加快建设和崛起,清远市区“三足鼎立”的格局终将形成,未来值得期待,更需要清远市民万众一心去努力创造!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史志园地】“中央村”鲜为人知的故事

【史志园地】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宏伟壮观的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纪实

【史志动态】清远市史志办到连州调研

感谢关注史志清远微信公众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