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国内可种土地资源匮乏,种植成本上涨,而缅甸土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并且枯萎病发生程度较轻,缅甸香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度出现扩种风潮,发展面积超40万亩,其中仅密支那就有30万亩。缅甸成为中国人在国外的最大香蕉种植地,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缅甸香蕉产业又因局势震荡、办事手续繁琐、关口拥堵、禁种政策等问题成为高风险行业令人望而却步。
取代边境木材贸易
缅甸开启香蕉替代种植
作为中缅边境最重要的城市,腾冲地处西南边陲,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前,“走夷方”代代沿袭。如今,中国人再度“走夷方”,但不再是运输丝绸和茶叶,而是从缅甸返销香蕉,腾冲成为中国人进入缅甸“种香蕉”的桥头堡之一。
据了解,2000年左右,腾冲还是中缅木材贸易集散地,从缅甸进口的建筑用材、家具用材以原木的形式通过猴桥口岸,在腾冲运输到广东、福建沿海等地。这样的木材粗加工之路在缅甸政府的原木出口禁令下,戛然而止。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政令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开展替代种植。当地木材贸易龙头企业腾冲金鑫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元树表示,在2009年,金鑫公司全面停止了伐木,随后邀请相关专家对缅北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勘测,从当年年底开始,正式进入农业种植,并以香蕉为主。至今,金鑫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密支那地区最大的香蕉种植企业之一。
随着金鑫公司等早期企业进入缅甸,打响了以香蕉为主的规模化农业替代种植的第一枪,缅甸也向中国企业开放了更多的种植权限。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缅甸在2010年后成为了农业种植的热土,无数怀揣农业梦想的中国人开始进入缅甸,尤其是进入缅北地区开始了香蕉种植梦想。
猴桥口岸
三年新增20万亩
缅甸香蕉种植成效显著
在国务院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开展替代种植后,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实施,昔日木材进口贸易被叫停后,再到缅方调整政策整顿口岸秩序在国务院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开展替代种植后,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实施,昔日木材进口贸易被叫停后,再到缅方调整政策整顿口岸秩序导致工程机械出口减少,如今,随着中缅农业合作项目进入收益期,香蕉等农业替代种植水果成为边境贸易最为火热的对象。
据保山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保山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286万美元,同比增长17.3%,在云南省的完成率排名高居第二。支撑保山进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是边民互市贸易,“近几年,又以香蕉占了大头。” 腾冲市商务局副局长杨雄说道。
2017年4月,腾冲市商务局副局长杨雄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企业在缅甸种植水果,让中缅边民都参与,不仅为边民创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提高了生活水平,还解决了缅甸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缅北香蕉大规模种植是我们公司率先发展的,2017年上半年投产近5万亩,全年的返销数量达到了13万吨。”何元树说道。
近几年缅甸香蕉产业快速发展,密支那种植大户周小腾感慨万千。他向记者介绍,2015年以前,缅北地区种植香蕉的公司并不多,比较大的的只有金鑫公司和源源公司,但2015年以后,每年都涌现出了很多香蕉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密支那香蕉面积分别增加了约3万亩、6万亩、10万亩左右,现在缅北香蕉应该在27万亩以上。”周小腾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缅甸香蕉种植面积发展40万亩以上,缅北地区约占75%,其中以密支那为主,允冒、瑞古、八莫、芒喜、莫茂、多蓬扬市、南板、景康、景仰等地部分分布。每年2-5月,缅甸香蕉开始进入大量出货期,日平均出货量150-200车,高峰期最高可达300车以上。
口岸拥堵政局动荡
产业面临多个发展瓶颈
在高速扩张的背后,缅甸香蕉产业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2017年底以来,缅在高速扩张的背后,缅甸香蕉产业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2017年底以来,缅北香蕉禁止扩种的政策开始出现,并屡见报端。2018年8月,缅甸《七日日报》发布消息称,基于规范缅北地区的香蕉种植产业,以及打击未取得土地审批权私自种植香蕉的乱象,缅甸农业、畜牧与灌溉部副部长吴拉觉表示决定,在缅北克钦邦境内,政府将不再允许扩种香蕉。缅甸两大香蕉种植企业之一的源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剑平表示,近年来缅甸香蕉扩种太快太多,整个产业比较乱,并且由于体量大了对当地环境有所破坏,当地农民对土地质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会有所投诉。
由于克钦邦独立军执行起政策来坚决果断,2018年11月,腾冲市国际商会发布通知文件称,到2018年12月31日,商会将全面禁止各会员单位扩种香蕉。腾冲市国际商会境外农业种植分会监事长、腾冲万佳商贸公司董事长杨家霖则指出,这个政策主要针对新增土地,特别是新租地、新买地,而已经被政府批准的,或者已经种植的香蕉园不受影响。金鑫公司总经理刘天益也表示:“老地可以继续种植,新地不能开,即所有新种香蕉都将被禁止,实行‘一刀切’。”
除此之外,关口拥堵是另一个因缅甸香蕉产业快速扩张而引发的严峻问题。2018年3月-4月,缅甸密支那通往中国腾冲的国家口岸—猴桥口岸连续发生数次关口拥堵,被滞留的农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香蕉。在缅甸密支那种植了2000亩香蕉的顾先生对猴桥口岸拥堵的问题非常担忧,今年猴桥关口通车难的问题对他的基地正常出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告诉记者,缅北地区上市高峰期,每天约有近300辆车通过猴桥口岸进入缅甸拉货,一旦出现拥堵,空车进关可能需要2-3天,装货1天,出关还需要2-3天,来缅甸拉一趟香蕉要6-7天。“按照这样的情况,货车司机也不愿意来,往后蕉农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前,缅甸香蕉高峰出货期返销量与猴桥口岸承载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了制约缅甸香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口拥堵。
相比缅甸政府多变的种植政策和两国口岸拥堵问题,对于在缅甸从事香蕉种植的国人来说,最为担心的莫过当地动荡的局势。
2011年6月,缅甸政府和克钦邦长达17年的停战协议打破,两军交火,战争爆发。年底,大部分香蕉人抛下香蕉,跑回了家,两个月后,再回到蕉地,无人照料的香蕉树早已没有收成。少数不愿意放弃而留下来的香蕉人,冒着生命危险种香蕉,也并没有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当年,在缅北那邦镇种蕉多年林荣均,冒着生命危险照顾香蕉地,然而战最终争导致那邦口岸封关,80亩地成熟的香蕉烂在地里,无法运出。战争,是当地人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国香蕉人不愿意看到的。
缅北香蕉颇具竞争力
规范健康种植至关重要
作为第一个进入缅甸大面积开发土地种植香蕉的金鑫公司,一直承担着维护缅甸香蕉产业的稳定的责任。在2016年下半年,由何元树担任会长的腾冲国际商会成立了境外农业种植分会,一方面是规范中资企业在缅甸的农业投资,促进缅甸香蕉产区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保障香蕉人在缅甸的切身利益。
2018年7月,种植分会召开会员大会,提出的三条确保境外香蕉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包括实现商会会员的香蕉种植经营公司出境人员实现“两个百分百全覆盖”、杜绝化肥走私行为、以及与各香蕉代办机构签订“货款两清协议”,并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 此三条措施不仅维护了在缅蕉农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规范、简化了来往缅甸进行香蕉贸易相关通行程序,减少两国贸易摩擦的发生,促进边境替代种植以及两国贸易的长足发展。
土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并且枯萎病发生程度较轻是缅甸香蕉种植业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2011年进入缅甸香蕉种植产业的周小腾,相对于大部分缅甸香蕉人来说算是“老人”,因此对缅甸香蕉产业发展状况深谙于心,同时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考。他表示,在缅北地区种植香蕉很有优势,但是目前缅甸香蕉产业的发展整体却比较乱。周小腾说道。他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重视缅甸香蕉替代种植产业,与缅方政府联合完善香蕉贸易相关政策与治安问题,发挥缅甸香蕉种植的优势,建立同老挝一样的比较完善香蕉种植产业,保障缅甸香蕉替代种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财网香蕉通团队
行情咨询与新闻报料:
小蕉君:18680487946(微信同手机)
李记者:lijinxi314
赵记者:zhaopp15876507123
商务洽谈请联系:
徐总监13512781822(微信同手机)
.....................................................
本文系农财网香蕉通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财网香蕉通(订阅号:ncwxjt)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鹏
责任编辑:赵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