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在通往广东北部山区翁源县的公路两旁,随处可见用这句民谣制作的广告牌。20年前,尽管翁源种植兰花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却一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20年后,这里已然是“一朝成名天下闻”,兰花供应量超过全国兰花销售量的50%,是全国最大的兰花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兰花供应基地,被称为“中国兰花第一县”,有着“中国兰花之乡”的美誉。
江尾镇位于翁源县北部,是广东省兰花专业镇、翁源兰花的主产地。近年来,该镇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文章,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形成了以兰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特色农业经济。
规模种植开启翁源“兰花梦”
改革开放后,兰花产业在大陆得到了飞速发展,不少台商纷纷来到珠三角经营兰花产业。1998年,台商张建邦来到翁源,开始在江尾镇仙北村试种兰花,一举获得成功,在翁源种植的兰花,树形飘逸,叶有油光,花大色艳,香气纯正,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张建邦的成功引起了兰商的广泛关注,在他的带动下,许多种植户纷纷来到翁源考察,寻找适宜的发展空间。2002年,大型花卉企业绿科环球有限公司进入翁源,其后台湾九翁企业集团、长春兰蕙公司、广州华力园艺有限公司等多家花卉企业接踵而来。台商来到翁源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植兰花的技术,还将兰花发展模式带到该县,从而在翁源县形成了一种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不少农民也开始投资种植兰花。2005年,江尾镇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为“兰花专业镇”称号。据翁源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克初介绍,20年前台商把兰花引植进来。当地人刚开始在台商的农场里打工,学了技术,筹集了资金就自己出来做。
到2009年,翁源县江尾镇种植兰花已小有规模,引进台湾兰花企业20家,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投资热情日益增强,但在国内兰界仍未形成较大影响。为进一步增强翁源兰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农民致富,翁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因势利导把兰花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
同年,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成立,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为一区多园模式,分区布局在江尾、坝仔、周陂、官渡、龙仙5个镇。目前已建成园区规模近3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兰花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下称“园区”),以兰花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以江尾镇10公里“仙鹤兰花长廊”为主的兰花种植区域面积达15000亩,“核心区种植有兰花品种1000多个,兰花种植企业200多家,年销售兰花近亿株,全县兰花年产值超过10亿元。”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粤台管委会”)主任李金桓表示,翁源兰花产业园的供应量超过全国兰花销售量的50%,翁源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兰花供应基地,并获得了“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兰花第一县”的盛誉。
有了园区发展的平台后,翁源县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大力招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服务、成立兰花协会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推动了当地的兰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翁源兰花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有兰花品种1000多个,有兰花种植企业200多家,年销售兰花近亿株,全县兰花年产值超过10亿元。供应量超过全国兰花销售量的50%,翁源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兰花供应基地,并获得了“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兰花第一县”的盛誉。
通过国兰洋兰并进、科研生产并举、精品大众并存、外商农民并种的生产格局,翁源县建立了技术研发—种苗组培—栽培种植—人才培训—产品展示和销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翁源兰花不但享誉全国,而且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兰花产业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
看准了兰花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和翁源县的独特优势,翁源县江尾镇仙北村曾经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的翁源县江尾镇仙北村的陈科夫,2015年果断回到了家乡,和姐姐一起联手种植兰花,规模发展到370亩,逐渐走上致富路。
与陈科夫一样,得益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和翁源县良好的兰花产业发展基础,该县众多的外出青年近年来纷纷回乡创业,投身到兰花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成效较明显的有翁源得宝家庭农场、翁源县全美花卉等。
在园区里,2/3的企业由当地人建立,有的企业规模已经和台资企业不相上下。翁源县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就已经发展为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产值5000万元。仙鹤花卉公司总经理何影军说:“我是一名‘90后’,读大学时就觉得国内消费水平上升,花卉属于朝阳产业,便下决心回来做一个新兴的职业农民。”仙鹤花卉去年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植物组培中心,通过基因组培扩繁技术做国兰种苗研发,力求实现快速发展。
德芳兰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芳说,之前的销售主要靠批发,“最近两年电商越做越大,在京东、淘宝上布点,占比已达到一半,每年有几百万元。”翁源的兰花产业吸纳了1.5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产业的创新也促进了当地人才的成长。
据悉,在引进农业企业的同时,园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农户、科技人员申办农民合作社。目前园区入园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合作社30多家,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涵盖了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行业。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现有农民合作社44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0家,注册资本2.8亿元,成员2.5万人,带动农户5.5万户以上,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被评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在翁源县,兰花早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富民产业,有些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在外地投资者或本地种植户的兰花种植基地里打工,家门口就业一样可以赚钱,而一些有眼光、有胆识的人直接投资种植兰花或从事兰花销售工作,更是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龙头带动主体培育增实效
“这种国兰,以前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的时候,批发价要三百块一盆,经过规模化培育以后成本大大降低,现在只要五十块一盆,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市场也就越做越大。”在翁源县仙鹤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该基地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培育,年产小盆栽兰花300多万盆,国兰50多万盆,年产值5000多万元。去年,基地还建立了现代生物科技种苗组培中心,利用组织培养方式研发兰花小盆栽种苗,缓解了翁源县花卉产业种苗一直以来依靠从别处购买的发展瓶颈。
在离仙鹤花卉种植基地仅有十多分钟车程的广东全美花卉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数百亩连片的新型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据负责人陈炀介绍,这种大棚智能化水平较高,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水分,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抗灾能力更强,大大节省了人力,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花卉的品质。
像仙鹤、全美公司这样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花卉龙头企业,在翁源还有很多。这些企业通过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配备现代设施农业,采用智能化温室大棚、喷滴灌设施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兰花种植管理水平,减少病虫害发生,使以往以经验为主的种植模式转换成以科学为基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兰花的产业化经营。
据李金桓介绍,翁源目前已经培育了89家兰花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且装备水平普遍较高,园区90%以上的种植户都建有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设备,基本普及水肥供给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据统计,在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培植本地兰花种植企业达到200多家,园区解决了1.5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长期工人月工资可达3000—4000元。通过土地流转拉动园区的地租由原来的20—50元/亩上涨到300—1000元/亩不等。此外,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本地兰花种植企业达到200多家,带动了30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2017年产业园区亩均增效在1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年均增速达20%。
三产融合擦亮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兰花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游客走进翁源,投资置业、观光旅游,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翁源县新签约农业招商项目6个,合同投资额达2.1亿元,与2家高等院校合作设立了专业见习基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成功申报为广东省农业公园。
兰花产业对翁源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017年,通过“水墨桃花、投桃报李、央视曾寻味、平步青云·最忆翁源”等旅游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擦亮了翁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招牌。幽兰谷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实现了翁源国家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240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增长32%。
3月28日,翁源县举办了第28届中国兰花博览会,“这也是中国花卉协会第一次在县举办全国性的兰花博览会,为其半个月兰花博览会,吸引了将近达30万游客前往翁源旅游消费。”李金桓说。
据悉,翁源县将进一步加快兰花新产品的研发、组培、会展、交易和物流等产业链条的集聚,创建以兰花为主题的服务业新业态。鼓励兰农企业开展农产品展示、交易、观光旅游业务,打造兰花产业综合展示长廊。大力宣传推广兰花文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一产连二产、一产带三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户共享发展,与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市场发展合力,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行“乡游、村乐、民宿”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翁源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翁源还对农业主导产业加大了农技推广力度,在技术及良种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目前翁源县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的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均是发展“一村一品”生产的组织者,他们充当着发展“一村一品”生产的领头羊,而村干部更成为了“一村一品”生产过程中服务的协调者,全面保障农户的利益。
文丨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
统筹丨李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