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永芳堂将改造,从“外方内圆”变为“红砖绿瓦”

侨乡广记
+ 订阅

因“外方内圆”的独特设计以及十八位先贤铜像,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永芳堂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日前,记者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获悉,目前永芳堂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批前公示。

根据公示的规划,永芳堂建筑格局将彻底改变,建筑面积比之前大大增加,“外方内圆”设计也将不复存在,改造之后的永芳堂将具有“红砖绿瓦拱廊”等岭南建筑特点,与中山大学南校园建筑风格更为统一。

永芳堂。

孙中山纪念馆将搬到一二楼

永芳堂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于1990年捐资兴建,一直是中山大学历史系师生的办公学习场所,尤其在历史系师生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此外永芳堂还因为其“外方内圆”的独特设计以及建筑东侧十八位先贤铜像广场,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

永芳堂现为历史系教学基地,首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孙中山纪念馆,四楼是林则徐研究室、黄遵宪书画馆和中大校史陈列室等。

永芳堂外的十八位先贤铜像。

为什么永芳堂要改造呢?根据此前的招标公告,此次改造是根据中山大学事业发展规划,为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满足使用单位历史学系学科建设需要,改善学校校园景观环境。

根据公示的规划图,调整之后,孙中山纪念馆主厅将搬到一楼,孙中山纪念馆陈列馆将设置在二楼。三楼和四楼都将变成历史系的办公用房、教学科研用房、教师工作室等。另外,在永芳堂东面广场处,还将建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地下辅助用房。

“外方内圆”设计将被彻底改变

根据中山大学此前发布的招标文件,为配合发展目标,中山大学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新的校园规划里,突出校园中轴线景观,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并提出对永芳堂进行改造,使其建造风格与校园环境相统一。事实上,永芳堂的建造风格更体现现代化庄严,与现在中轴线上红楼典雅、包容的风格相冲突。

当时的招标公告显示,项目还将对永芳堂东面的广场进行改造,对广场上的铜像进行迁移,并移植树木。经过改造,永芳堂的建筑面积将增加一半,由现在的6010平方米增加到9873平方米。

2014年11月12日,庆祝中山大学创办9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永芳堂前举行。金凤 王辉 摄

本次永芳堂改造的设计师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永芳堂东面的楼梯设计造成整栋建筑比较阴暗,采光不足,通风也不好,同时这种设计也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另外,永芳堂灰白色的墙体与整个中大南校园红墙绿瓦的建筑风格也不是十分协调。

基于这些考虑,本次改造主要是以永芳堂院建筑为基础,进行一些内部空间上的改造,改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对外立面进行一定的改造。整座建筑风格、外立面色彩与康乐园的红楼建筑及环境要素的风貌协调,与南校园总体规划风格一脉相承,突出校园中轴线景观,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具有“红砖绿瓦拱廊”等岭南建筑特点。

中山大学南校区“红砖绿瓦拱廊”的建筑风格。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到,整个永芳堂建筑格局将被彻底改变,建筑面积比之前大大增加,“外方内圆”设计不复存在。规划图还显示,整个永芳堂现有外立面灰白色面砖将全部改为仿红砖面砖,建筑屋顶新增绿色陶瓦。标有“永芳堂”字样的阶梯入口将调整为多扇拱门设计。

中国最美大学之一

康乐园(中山大学南校园)建筑群产生于国内由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变的时期,在建筑艺术与技术方面,有其独特的代表性。

中轴线上从南往北分布着怀士堂、黑石屋、乙丑进士牌坊、中山先生铜像、马丁堂、惺亭、岭南(大学)学院、国立中山大学牌坊等具有中西特色的历史建筑。因这条中轴线,中山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除署名外)

编辑|胡良光

校对|吴荆子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