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同学到情侣再到夫妻,身上的蓝白校服蔓延为婚纱,这是一种怎样的浪漫?
这样美好的故事日前在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上演”。
深圳中学两对校友回母校拍婚纱照,在他们情愫开始地方留下爱情印迹,感怀青春美好。
深圳中学在其官微用《从晒布岭到全世界,致深中的小美好》记录了这两对校友的美好故事,引发大量转载和评价。不少人在为两对新人送上祝福的同时,也点赞深中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在朋友圈转发该篇文章,并写道:“深中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实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当学霸遇上爱情,会产生怎样的正能量?他们为何想到回母校深中拍摄婚纱照,又会怎样评价深中?一起来看看这两对深中校友的美好青春故事。
5月的深中校园
阳光灿烂而又热烈
透过凤凰树的一颗颗斑驳的光影
那些年
堆在课桌上高过头顶的书本
游园会的摊位
一起参加过的竞赛
在教学楼打闹的小时光慢慢浮眼前
……
深中的小美好也从蓝白的校服蔓延到婚纱
今天的深中故事
从两对深中校友说起~
李始华(中山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林晓霞(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大学)
青春的小美好,从人民北路开始
李始华、林晓霞与深中的10年之约
他因为她的一句话
在高三剃光了头发
她因为他的鼓励
在高三的考试中重新找回信心
李始华与林晓霞是深圳中学2008届校友,从校服到婚纱,似乎从10年前穿越而来,又好像从如今回到过去。
陪你从校服到婚纱,从咫尺到天涯
Q:你们是怎么认识对方的?
李始华: 高一的时候我们在B栋6楼上课,不过她在5单,我在6单,当时也不怎么认识(现在B栋已经被拆了)。后来高二实行走课制,刚好选到杨昉老师的物理课,坐在一桌,真正认识就是那时候。
林晓霞:当年好朋友住在教工宿舍,我去她那边自习,知道对面住了个同年级的男生,在楼梯口第一次遇见,干净随性,这是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后来真正认识是在高二杨昉的物理课上,发现他很阳光搞(wei)笑(suo)。
Q:后来是怎么在一起的?
林晓霞:高三分班考,没考好和他考到一个班了……
李始华:高三刚好同桌,我理科比较好,她文科比较好,大家就互相学习产生了革命情谊吧。最后我们高考都比分班的时候考得好,我当时分班考是倒数100多名,高考正数140名,进步是挺大的。
林晓霞:对,当年我们都还挺拼的,在学校晚自习到很晚才回宿舍。有次他和我抱怨头发要经常剪又难干很麻烦,我跟他说要不把头发剃了省点时间不用打理,结果某天周日回校发现他真的剃光了,我花了好久时间习惯旁边坐了个和尚。
Q:有给对方写过情书吗?
林晓霞:似乎没有。。。
李始华:我有写过小纸条好吧。
林晓霞:哦,对对对,大约是有一次物理考不好,难过得我哭了,他就写了小纸条安慰我,类似“如果你再哭下去,我就会觉得你很弱智……”的话,那时候我觉得还是蛮珍贵的,所以存下来了几条。
Q:他有做过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林晓霞:高中毕业之后的暑假,他就带我去见他家长了,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人还是很认真靠谱的。
Q:高中毕业之后是怎么维系感情的呢?
林晓霞:我们两个都在广州读本科,但距离比较远,我在华农五山校区,他在中大大学城校区,因为每一次他过来看我都要转三趟地铁,算同城异地恋吧,不过基本坚持至少两周见一次。
李始华:我本科毕业后就在深圳工作,她去港大读研,她读完研我又去澳洲读,好像一直都是异地恋啊。
林晓霞:我要去香港读书、去香港工作,他都超支持的,所以我也很大胆地去做自己的决定。他去澳洲读书的时候,其实我挺舍不得,但也会支持他自己的职业规划。
李始华:对,其实异地没关系的,尤其现在通讯工具那么发达,要随时查岗也很简单啊哈哈。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对方的决定,要为对方考虑,为两个人的未来考虑,要有大局观。
Q:为什么会想到要回学校拍婚纱照,谁提这个想法的?
林晓霞:是他提出来想回学校拍照,我们觉得去海边去山里都不如在深中那么有意义。后来我在深中校友群咨询了一下,有同学帮忙联系上娄老师她们,在这里非常感谢老师们和校友们的支持,完成我们的心愿!
李始华:是的,要是没有深中我们不会走在一起的。而且希望我们的小孩能经常看到爸妈拍结婚照的地方,以后也能考上深中!
Q:在深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是哪里?
林晓霞:高三2班教室。当时是在西校区6楼最北侧。
李始华:还有晚自习后常去吃宵夜的那家森记桂林米粉,现在还在,我们前几天还去那里吃过。强推炒米粉!
Q:对方什么时候最好看?
林晓霞:笑起来的时候。
李始华:任何时候。
Q:你们眼中的深中是什么样的?
林晓霞:深中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让你真正认识自己,并且勇敢表达自己。
李始华:深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让大家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有创新精神,负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Q:你会用一句话什么话来形容心目中的深中?
李始华:最大的感受其实是深中的包容性很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就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容错空间。我们那时候周边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同学,比如有位同学喜欢研究船和航海,天天在宿舍做船模,现在他在澳洲就做流体力学的研究;还有喜欢编剧的同学,当年深中话剧社顶梁柱,现在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导演了。
林晓霞:我感觉大多数初中或者高中学校都有个好学生的模板,努力往那个模板去培养。但是深中可以让每个人都不一样,她并不要求塑造一个个模范学生。
Q:在深中有一句话流传到现在,“无论你怎样过,都是一种浪费”,如果可以重回高中,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李始华:真的要好好学习。如果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像高三那样拼,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永远是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想想高一高二把学习落下了,还是挺遗憾的。
林晓霞:买房?嗯、如果当年有钱把深中周边的房子都买了就好了哈哈哈哈……
Q:送给学弟学妹的话
李始华:很多事情只要想到,就要去做,不要犹豫,不要懒惰。高中是一个适合创造的阶段,脑子最机灵,离职业方向也还远,不会自己局限自己。上了大学之后,要面临很多选择,有关专业、工作的选择,包括你要选什么课研究什么方向,那时候你也许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晓霞:在高中的时候可以多尝试,去寻找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和生活模式。不要到高三选专业的时候还不能确定方向,着急起来就很容易就选错。高一高二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职业方面的了解,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去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这对以后人生还有职业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
卢 尧(电子科技大学)❤程雯霖(西南财经大学)
卢尧与程雯霖是深圳中学2013届校友,那一年她在一单、他在二单。在同一个城市成长,在同一个中学度过美好的青春,因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深中,他们在陌生的城市邂逅,因为母校给予的归属感,让人生重新开始。
卢尧与程雯霖从深中毕业之后,都选择去成都上大学,“我们在深中就认识,但没有特别熟悉,去到成都之后,因为校友的关系,我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对方。”卢尧说。
重遇,成都邂逅
那天阳光正好洒在银杏上
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学,深中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归属感。卢尧与程雯霖有一个共同熟识的校友,由于相聚之时好友缺席,所以有了一次二人独处的时光。
“那天阳光很好,电子科大的银杏很漂亮,他穿了一件黑色毛衣,破洞牛仔裤。”现在回想起来,再次相遇的样子,程雯霖还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去他学校,吃了一碗6元钱的面,豆浆还是送的,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如今却显得很难得。”
“她很细心、也非常率真、性格也是直来直去的,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会想得很周到。”谈及程雯霖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时,卢尧看向穿着婚纱站在教室走廊上的她,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内心的幸福。
“是你追我的”
“好,我追的你”
“当然是他追的我。”拍摄婚纱的间隙,程雯霖笑道,“我觉得男生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耐劳,同时也要有责任心,而他就是这样的人。”卢尧与程雯霖在一起不久,卢尧去一家公司实习,尽管条件不太好,但他对工作的坚持和执着让程雯霖记忆深刻。
“为什么回深中拍婚纱照?”
“她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卢尧与程雯霖第一次见面是在西校区的食堂,“高三的时候我们和共同的朋友一起吃饭,他那时候就已经很幽默,但也是那种很单纯的人。”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回母校拍婚纱照,程雯霖觉得深中是不一样的。“我们两个都是深中毕业的学生,想着凤凰花应该也开了,给我们拍婚纱的摄像师也是深中校友,他们自己有一个工作室,大家对深中都有感情,拍出来的照片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在深中
选择去做当下最想做的事情
“深圳中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汇集了全深圳最顶尖的学生。在你踏入深中的大门之后,用不着跟别人作比较,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卢尧感叹道,“这里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会选择,是深中教给我最重要的道理。”
“刚上大学的时候,反倒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大部分精彩生活早在深中就已经感受了,别人因选择太多而迷茫,而深中人却会为都体验过了而迷茫。但这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尝试不同的领域。”程雯霖说。
深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这里有良师,有益友
谈及心目中的深中,程雯霖分享,“老师们对教学工作尽职尽责自然不用说,但他们对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是能帮助年少懵懂的我们走向正途的,我也因此能在深中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群朋友很优秀,读书的时候就热心地帮助他人,毕业到现在也保持密切联系,相信在未来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还能继续陪伴彼此,继续相互支持,受益一生。”
最想告诉你
程雯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卢尧: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送给即将
进入深中的学弟学妹
程雯霖:深中生活丰富多彩,珍惜每一刻时光,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做梦,这终将是一段难忘而耀眼的记忆。比书本更重要的,还有见识。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一定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书读得多了在路上行走会更顺畅,路走得多了对书中的真知灼见才能体会更深。现在的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太快也太杂,如果没有更广阔的见识帮助自己筛选所学,反倒不能发挥这些知识的最大价值。
卢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来源】深圳中学微信公众号
【整理】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