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巴西农业部下属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第一份关于2017/2018作物调查的结果预测,今年巴西的种植面积约为6202万公顷,产量约为2.28亿吨。
根据调查报告,大豆和玉米依旧是巴西的主要农作物,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将占到总产量的89%。前两个种植季的大豆产量可达1.08亿吨,玉米产量可达9350万吨。调查还显示,棉花、豆类、葵花籽和蓖麻籽的产量在新的一年也会有显著提高。
在过去的20年里,巴西粮食产量从7600万吨增长至2亿吨,而种植面积仅增长40%。研究指出,若仍保持过去的生产力,则需要增加7000万公顷的耕地才能达到现在的产量。生产力的进步归功于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这些年获得的大量投资,使生产者能够种植更高产的品种,种植的作物对新的环境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对病虫草害的抗性也更强。
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种子目前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巴西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巴西玉米平均产量超过12吨/公顷,大豆平均产量超过3.5吨/公顷,这样的产量数据在近年来已是常态。
巴西的种子产业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其国内市场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同时巴西也是全球种子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巴西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优质种子的生产,某些作物每年可种植3-4茬,在种子生产及育种领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图1. 巴西种子市场
目前,巴西国内的种子市场市值约为40亿美元,其中大田作物占83%,饲料作物占11%,蔬菜占6%。巴西种子产量已从2001/2002种植季的160万吨,增长至2015/2016种植季的400万吨,生产的种子主要为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豆类和高粱这些种子市场上主要的作物品种。
图2. 大田各类作物在市场上的占有比例
2016年,巴西蔬菜种子的销售额达2.45亿美元,其中巴西东南部生产的番茄、洋葱、胡萝卜、西瓜、莴苣、甜瓜、辣椒、黄瓜、甜玉米和花椰菜种子,占到了总销售额的45%。但其他地区的产量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以通过扩大种植,或者用F1代杂交品种取代自由授粉品种来提高产量。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种子是饲料种子,近年来巴西热带饲料种子产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22%,从2010年的2.7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14.4万吨,创造了约6亿美元的营收。肉类市场的繁荣,以及联邦政府刺激方案——农牧业计划(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lan)的开展,共同推动了饲料种子营收的大幅上涨。
图3. 蔬菜各类作物在市场上的占有比例
90年代下半叶之后,随着种子领域新法规的出台,知识产权和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技术在种子领域的应用,巴西种业经历了巨大变革。同时,巴西加入WTO也促使其国内立法一系列的改变和调整,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对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公立和私立的研究机构、种子公司、贸易商,以及政府执行政策的机构。而专利法案(1996)和作物品种保护法案(1997)的出台,使知识产权有了更全面的所有权机制。
新的作物品种保护法案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巴西种子生产领域的技术研发模式。新模式下,私立机构需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逐步改变种子市场的结构。这些私人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了积极的发展战略,为新技术的出现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1991年新版本的种子法中,巴西依据1978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内容,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作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从授予临时保护证明的时间开始,为期15年,葡萄、果树、森林植物和观赏树木除外,这些植物的保护期为18年。一旦保护期结束,作物品种将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能免费利用,不需要经过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同意。
法律规定,新品种及其衍生品种若能够满足特异性、均一性和稳定性(简称DUS)的要求,则有权依法受到保护。换句话说,在连续种植过程中,作物品种必须不同于其他品种,性状一致,稳定并保持种质不变。另外,由于品种保护的需要,如果在申请保护之前已经在巴西销售超过1年,或者在育种家知情的情况下在巴西境外销售超过6年的品种将不被认定为新品种,不能受到保护。
91年种子法对农民特权的规定是,法律赋予农民种植自留种的权利,允许自己利用从受保护作物中收获的种子。对于育种家权利的规定是,允许利用遗传变异的种质资源,但不允许为获得杂交种或创造实质性衍生品种,而反复利用栽培作物。
通过巴西采用的体制可以预见到,农牧业及食品供应部(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Livestock and Supply)下属的国家作物品种保护服务机构(the National Service of Protection of Cultivars)所采用的作物保护系统将会由利害相关单位来执行。因此品种保护申请将由生产部门递交,国家作物品种保护服务机构启用新DUS指导方针或者修改已有版本,来受理申请。
目前巴西国家作物品种保护服务机构已将110个品种列入保护管理制度,颁发了超过3386份作物保护证书。
截至2004年,绝大部分的品种保护申请来源于主要作物,例如大豆、咖啡、水稻、小麦和棉花。2004年-2016年,观赏植物、饲料作物、油料作物和水果的保护申请增长迅猛,这些作物已占到申请总数的38%,仅观赏植物就占了21%。
图4. 受巴西国家作物品种保护服务机构保护的品种数量变化
和国家作物品种保护服务机构不同的是,国家作物品种登记机构(the National Register of Cultivars, RNC)负责品种的登记,确保品种达到在巴西生产销售的要求以及种子种苗使用质量的要求。同时负责在种子协调部门(Seed and Seed Coordination, CSM)、农业投入监管部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Inputs Supervision, DFIA)和农业保护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其重要意义在于,作为调整市场的工具,保护农民的利益免受不合理的种子和种苗价格的影响。RNC旨在监管大规模种植的作物品种,使这些品种满足DUS的要求,有很高的种植和利用价值。
目前,RNC已批准36000个品种的登记,其中仅有9%受知识产权的保护。登记的品种中,有42%为观赏性植物,24%为蔬菜,22%为大田作物,8%为森林植物,剩下4%为水果。
图5. RNC登记的各类品种占比
这些数据非常令人惊讶,尤其是考虑到巴西的种子市场,相比美国或欧洲那些已稳定成形的市场,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业内人士很容易就能发现,种子决定了食物产量的高低,也是调节国家农业的杠杆。此外,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也受种子市场表现的影响。
尽管存在周期性的困难和挑战,巴西种业仍一直强化自身的发展,将来定能具备让巴西在全球种子市场中立足的条件。然而,为了让巴西种业体系衰弱的势头停止,业界领导者应该明白,农业产业链始于种植的片面观点是不正确的。产业起始点远比种植早,科研人员对新品种和技术的研发才是整条链的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是巴西种业的根基。
中小种植者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只有高效利用科技,才能最大限度得获得产量和效益,这也是巴西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农业是巴西最重要的产业,而国家的种子和种苗制度体系,是巴西发展农业战略的根本。
作者:巴西种业协会 执行总监 Paulo Campa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