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爱吃,特别喜欢吃鱼生,每逢夏天,许多人更是不放过饕餮大餐的机会,吃得风生水起。鱼生会导致肝吸虫,成为流传已久的江湖"传闻",想知道肝吸虫长什么样吗?还有,许多人认为鱼生配白酒等可以杀死寄生虫,真相到底又是怎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王福泉主任在2017年曾开展一例ERCP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英文全名叫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写为ERCP),从一名患者胆总管中取出大量蠕动的虫子!王主任这一举动刷新了内腔镜治疗取活寄生虫的医学记录,他也是中国内镜下极少数捉取到活的肝吸虫医生之一。
(手术视频片段↓↓↓)
这就是手术过程中拍下的视频,视频中清晰看到寄生虫活动的情况。据王福泉主任介绍,这一条条还在爬动的虫子叫做肝吸虫,也叫华支睾吸虫。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发现爬动的虫子较为少见。
那么,患者体内的这些虫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据了解,该患者平日里有个爱好,就是吃鱼生。大多数人认为通过白酒、芥末等方法可以杀死鱼生中的寄生虫。但实验发现将有肝吸虫囊蚴的鱼生分别放进同等份量的酒、白醋、芥末、大蒜泥中浸泡,两个小时后,肝吸虫囊蚴依然存活。
肝吸虫介绍
■【它的姓名】
●【姓名】华支睾吸虫;
●【别名】 :肝吸虫;
●【英文名】 : Clonorchis sinensis ;
●【昵称】:“胆管内的破坏王”
■【成长历程】
●婴幼儿时期(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居住于淡水螺体内;
●青少年时期(囊蚴):居住于淡水鱼、虾等的体内;
●成年时期(成虫):居住于人等动物的肝胆管内。
■【生活习性】
●隐藏技能:躲在淡水鱼虾等体内,随着人们吃生鱼片、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入人体;
●破坏技能: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引起炎性反应,堵塞胆管等;
●抵抗技能:生命力顽强,在吃生鱼片时,所谓白酒、蘸酱、食醋、芥末等等都没有多大杀伤力。
●讨厌90℃以上的高温;
●讨厌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
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可以一直跟随20-30年;进入人体肝胆管道之后,开始没有任何症状;之后就在那大量繁殖,可让您出现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等症状;时间更长的话,可进一步让您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胆囊炎、胆管阻塞等,或者一不小心再来个胆管癌。
●如果宿主是儿童“小鲜肉”,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广东、广西等喜欢吃生鱼片的地方特别高发。
■【感染症状】
感染初期,人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因为轻者几乎无症状;
但严重的话会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
心存侥幸不可取
对于鱼生,很多人觉得里面有寄生虫无所谓,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很多人观念里都存在这些误区:
专家释疑
如何防范、治疗肝吸虫?
禅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王福泉主任建议:淡水鱼生最好不吃,因为杀死肝吸虫最好的办法就是高温。如果吃了鱼生,担心有寄生虫,可以通过体检,检测人的粪便排泄物,发现虫卵。
感染了肝吸虫也不必过分担心,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找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出现梗阻等情况,可以在内镜下开展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广东疾控、健康禅城、禅城区人民医院
【编辑】区颖涛
【责任编辑】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