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整栋楼唯一幸存者,截肢的“最美舞者”再婚将迎二孩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四川绵竹汉旺镇的舞蹈教师廖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被埋在废墟下26小时的她,是整栋楼唯一的幸存者。为了给家乡受灾群众筹款,震后截肢的她在地震两个月后表演了独舞《鼓舞》。

震后10年,对于舞者廖智来说,犹如重获新生。

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她赶赴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同年她作为选手参加了央视舞蹈类综艺节目《舞出我人生》,穿假肢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2013年5月12日她站上《开讲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她说:“不抵抗,就能盛放。”

2018年,距离汶川地震已过去十年,如今的廖智收获美满的家庭。这10年对于她来说,犹如重获新生。

幸存者 做“能陪伴别人”的人

廖智的新浪微博几乎每日更新,有粉丝17万。她最近的一条微博写道“春日暖阳下”,配图是她和丈夫、女儿在草地上玩耍、其乐融融的场景。微博下有网友留言“看了你写的《感谢生命的美意》,你的乐观感染了很多人啊,真美好”。

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的廖智,在生活闭上一扇门时推开了一扇新的窗。那些曾经试图击垮她的,反而成为生命中至深的感激,她感谢这生命的美意。

2008年5月12日,廖智在家陪伴不满一岁的女儿,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她和女儿、婆婆压在了废墟下。廖智活了下来,婆婆和女儿却不幸失去了生命,这一度使她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废墟下等待救援时,废墟外父亲30多个小时的守候和呼喊,重新点燃了廖智内心的希望。“我没有办法放下他”,想到自己失去女儿的痛苦,廖智不忍心让父母承受同样的悲伤。

获救后,廖智被送往德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坦然接受了需要截肢的事实。手术同意书是她自己签的。在医院里,她总是想办法带给大家欢乐,为大家组织娱乐活动,让人们暂时忘却灾难的沉重。

当时廖智的父母家人都在汉旺处理遇难亲人的后事,廖智完成第一次手术后几乎都由志愿者陪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志愿者”这个群体。

得知廖智喜欢跳舞,志愿者们邀请廖智参加义演,排练《鼓舞》。虽然伤口没有完全恢复,但能重回舞台让廖智重新燃起了希望。跪立的动作对手术后的她来说十分痛苦,可她心里充实而满足。地震过后仅仅两个月,廖智用截肢后的身体演绎了《鼓舞》,给灾区人民带去希望。


接触志愿者后,廖智也看到了生活的新可能。2013年4月雅安发生地震,廖智当时所在的重庆也有震感。她和家人急忙从家里跑了出来,她看到朋友的微博和微信上传雅安震区的图片,不禁想到2008年被埋在废墟下的那个渴望陪伴的自己,她决定出发去雅安做个“陪伴者”。

“我当时想到我能做的就是爬进去陪伴废墟里的人,就像当初我在废墟里有人爬进来陪伴我一样。”正当她困扰于如何前往灾区时,头一天去作演讲的摩托车公司的车队向她发出了一同前往灾区的邀请。

在舞台上的翩翩起舞的廖智(白衣者)。受访者供图

进入雅安后,廖智发现受灾群众极缺住宿设施,当下和伙伴们决定买红白蓝塑胶袋搭建临时帐篷,并且和摩托车队的朋友们骑着摩托,向救援车队暂时不能到达的地方行进。

震区交通条件不佳,山势陡峭,摩托车在狭窄的道路间穿行。“绝对不会不害怕。只是已经开进去了,也不会想退回来。必须要开过那一段,才能到那边。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你走上那条路了,那你就不能回头了,只能往前走了。”廖智回忆。

提到“最美志愿者”这个称号,廖智说,志愿者这个称谓,不能从外貌去界定。“我觉得志愿者有使命感而且有一颗愿意成长和学习的心,也要有更专业的认识。”她希望身体力行,成为能够帮助他人的人。

另一半 调校假肢偶遇的那个人

2013年,廖智受邀参加央视《舞出我人生》节目的录制,每月总有几天要穿梭于上海和重庆之间。出于节目要求,节目导演希望廖智更换一双带高跟鞋的假肢,廖智带着好奇来到了假肢公司。“廖智,今天有一位新的同事来帮你调校假肢,你们应该会很有话说。”说着,一个高高大大、戴眼镜的男生走了出来。

就这样,廖智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现在的丈夫。

“我对他的第一认识就是我们有相同的信仰,当我慢慢了解他的故事,我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廖智的丈夫在国外犹太人社区长大,大学读研时放弃了就业前景很好的管理专业,放弃了优渥的家庭条件,转而学习假肢制作专业。

毕业后辗转来到中国,一直在为肢体有缺陷的人群服务。

在相识后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越发了解对方,也更确信彼此就是注定的另一半。廖智曾和丈夫一起回到汉旺的地震废墟,希望丈夫能看看她成长的地方,那里也埋藏着她许多的回忆。有人问她今年是否会重回废墟时,她笑着说:“我经常回去,但不会在关注度最高的时候回去。”

2014年6月1日,廖智和丈夫在家人的祝福下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廖智和丈夫特意安排了一个环节——丈夫轻轻蹲下为轮椅上的她穿戴假肢,随后两人共同迈向前方,寓意着婚姻中的互相接纳和扶持。

婚礼上,廖智丈夫蹲下为轮椅上的她穿戴假肢,随后两人共同迈向前方,寓意互相接纳和扶持。 受访者供图

在这段婚姻里,廖智坦言“很幸福”。地震后失败的第一段婚姻给她很多启示,她也很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婚姻中“尊重”和“牺牲”是她认为的最重要的两点。如今,丈夫每个月都要出差,原本在感情上很依赖另一半的她也变得更加成熟。

现在廖智有个一岁半的女儿,还怀有几个月的身孕。谈话间,女儿一直呆在廖智身边,时而从背后拥抱她一下,时而坐在她腿上歪着头注视。“她知道妈妈的腿和她的不一样”,廖智笑着说,每天早上女儿都会看她穿假肢,丈夫会告诉女儿这背后的故事,还会拿着小猫、小狗和小兔子的毛绒玩具认真地给女儿讲解:“小猫的腿是这样的、小狗的腿是这样的………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夫妻俩不希望孩子因为廖智和别人的不同而失去自信,“不会把我的经历当成一个重大的创伤,这只是很丰富的一生中发生的一件事情。”

十年后 珍惜眼下幸福往前走

廖智喜欢通过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变化,如今她的微博相册里几乎都是丈夫和女儿微笑的照片。

灾难让她对于自己在生命中要扮演的每个角色,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习去经营感情、去做一个母亲,去珍惜眼下的幸福。

“震前凭本性养孩子,有了孩子就生了,生了就养了,随波逐流。”而对于在地震中失去的女儿,廖智一直将她放在心底。“我会告诉现在的女儿,她有一个姐姐,会告诉她每年7月19日是姐姐的生日。”廖智的声音低沉下去,眼里却还带着笑。她愿意相信,总有一天,她们会在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和大女儿相聚。

怀有身孕的廖智,即将迎接和丈夫的第二个孩子。

目前,廖智在家当全职妈妈,准备迎接她和丈夫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带孩子之余,她和丈夫会定期组织截肢者聚会,帮助他们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也定期去医院探访癌症患者,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为他们祈祷祝福;因为在婚姻方面有过失败的经历,廖智还会帮助身边的年轻人做婚恋辅导。

回顾这十年,廖智觉得自己变化了很多,生活变规律了,变得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了,也更加独立了,“灾难不一定可以改变生活,但是一个人愿意往前走就可以往前走。”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何玉帅 上海大学新闻系 陈牧梓 任佳瑞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