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吧】阳虚、久泻者,试试能温阳、散寒、固脱的隔盐灸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 订阅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康复吧】专栏,逢周二推送!本栏文章由该院康复(护理)中心专家名医亲自撰文或指导写作,内容涉及针推结合及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病、神经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种痛症和疑难性疾病的科普讲解,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隔盐灸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徐展琼副主任医师

隔盐灸,是以食盐作为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因一般取神阙穴操作,故又名“神阙灸”。隔盐灸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目前临床虽较少运用,但在古人治疗危急重症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回阳救逆的作用,乃至今日在一些边远山区及基层医疗单位尚运用于上吐下泻、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急症。此外,还可在神阙隔盐灸的同时配合艾灸气海穴、关元穴,则更能发挥温阳、散寒、固脱的功效,尤适用于久泻、阳虚者。

神阙穴,即脐中,位居人体正中,与督脉相表里,外连十二经脉,内通五脏六腑,可谓一穴而系全身。此穴禁针,多选用隔盐灸,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培元固本的作用。

食盐,味咸、性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涌吐、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隔盐灸古代应用很广,如《肘后备急方》治霍乱诸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本草纲目》亦有记载:“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炷,即苏。”

适应症

本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四肢厥冷、消化不良、二便失禁、中风脱证等。

施灸方法

1、取仰卧屈膝位,宽衣并使脐部充分暴露;

2、取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

3、放置捏制的约半个橄榄大的圆锥形艾柱,并用线香点燃施灸;

4、待艾柱燃尽成灰或患者自觉施灸部有灼热感时将艾柱移除,再如前法换一壮艾柱继续施灸;

5、换炷不换盐,一般灸3~7壮,灸至白盐变黃,以患者感到肚腹内温热、舒适为度。但对急性病症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灸后清除艾灰及肚脐眼内食盐,注意脐部保暖,避风寒。

注意事项

(1)纳入脐部的食盐要求为纯净干燥的细盐,施灸过程中应避免盐粒受热爆起引致烫伤。

(2)施灸时要求保持体位,呼吸均匀,尤其感觉到穴区灼热难忍时,应及时告知施术者移除艾柱,不可乱动,以免烫伤。小儿更需格外注意。

(3)万一脐部烫伤,可涂以龙胆紫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或者到就近医院处理,防止感染。

(4)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水,外涂龙胆紫,敷以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隔盐灸要注意将艾绒团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燃尽的艾柱,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谨防火灾。

专家简介

徐展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早上

擅长:中风病,颈腰椎疼痛,面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失眠,周围神经病等

温馨提醒: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