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遇见工科与商科|解读汕大首个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

汕头观察
+ 订阅

临近毕业季,汕头大学长江设计与艺术学院的一楼展厅,陆续呈现出毕业生们的作品。其中,来自该院产品设计专业14级学生的作品展《藤的故事》引人瞩目,该作品更是获得过德国驻广州总领事冯马丁的赞赏与认可。

记者获悉,《藤的故事》为汕头大学第一个跨学科专业的最新成果,由本科生、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参与。自汕大于2016年开设了“产品设计与创新战略”艺术硕士学科以来,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对商业和市场有一定把控能力,集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一直是该专业探索的目标。截至今年,该专业在读研究生共13人。

当艺术设计遇见工科和商科,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跨学科教育如何授课培养“通才”?记者进行了采访。

(李昊宇向德国驻广州总领事介绍汕大跨学科培养的最新成果。蔡俊杰 摄)

3年跨学科教学尝试奠定基础

汕大“产品设计与创新战略”专业虽然于2016年才成立,但由于有前期的经验积淀,已具备教学和实战基础。“我们大概实验了3年,才准备把过程中有价值的经验传播出去。”长江工业设计中心主任李昊宇告诉记者,长江工业设计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个跨学科项目诞生于2012年的广东顺德,项目内容围绕着家具零件做设计,从过度制造而非设计本源入手产品研发,这是跨学科理念的第一次尝试。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参加了两届东莞国际名家具展。

“这两次家具展连展场的概念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用家具废料、零件设计整个展厅和产品。组委会还赠送了100多平方米的展场。”李昊宇称。

但在带领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李昊宇渐渐发觉,单纯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有些浪费资源”。一个产品的完成需要的人员有产品经理、市场专员、工艺师、投资方、运营方、设计师等,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数不胜数。设计师并不是“只会画画”,如工艺链的细节、市场调研、售后服务等过程,都需要设计师的参与。

“实际上,这些设计的中间过程是非常精彩的。”尽管如此,李昊宇还是遗憾于过程中的经验没有人学习,学生参与进来后,也往往对其它专业的知识不甚了解。如何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传播出去,一度成了困扰他的问题。

“想把一个产品做好,就必须得吸收别的学科。我们希望学生从单一的专才转变为通才,这是创立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初衷。”在对5名有过跨学科经验的学生进行教学分析,并得到良好反馈后,李昊宇与商学院的梁强教授等导师向学校提出创立“产品设计与创新战略”艺术硕士学科的建言,最终开始了汕大首个跨学科专业的尝试。

(德国驻广州总领事感受《藤的故事》作品。蔡俊杰 摄)

由企业家评判学生作品可行性

李昊宇告诉记者,将校外企业引进课堂,把学生培养与企业研发相结合,是跨学科联合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导师团就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企业家用落地的经验来评判学生的设计理论是否成立,涉及的作品有关新能源、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不同领域。

李昊宇表示,长江工业与设计中心的宗旨是帮助粤东地区的企业做产品设计,而广东省能提供很好的平台和基础,“制造业想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离不开多学科。”

由于跨学科联合培养涉及不同学科,来自3个不同学院的导师分别传授各个专业的知识:商学院的梁强教授主教商业设计,工学院的范衠教授主教人工智能,艺术学院的李昊宇副教授主教产品设计。通过教学实验,导师团采用两两对接的授课方式。

上一学年中,梁强老师指导的《市场调研与用户分析》课程,便是基于范衠老师提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技术进行延展。从儿童智能玩具、农业采摘机器人、图书馆服务机器人以及高尔夫捡球机器人四个方向出发,学生们分别去到图书馆、农场、高尔夫球场等地,参与劳动服务,实地收集一手数据,纷纷表示收获不小。

“跨学科是多方面综合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很多案例不一定在课堂上,更多在项目地。”项目参与者、研究生李楚烽本科双修工业设计与经济学,到汕头大学读研是被“多方向培养研究生”所吸引。今年,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前往德国交流。

将社会学原理融入产品设计

跨学科联合培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学,这是“产品设计与创新战略”专业中导师们不断运用到的关键。《藤的故事》就是社会学与产品设计融合的一个案例。

《藤的故事》展示了一系列基于中国传统“藤工艺”所制作的产品。在该系列作品中,既有以圆形为设计元素的传统藤椅,运用三角形元素的时尚几何茶几;也有选择透明TPU材质制作的“悬空”藤椅。

可以说,《藤的故事》是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实践,是学生专业能力与跨学科思维的高度结合。学生们着眼于至纯至简的理念,将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重新定义、加工塑造,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据李昊宇介绍,该作品形成之前,先将本科生安排至梅州进行工艺短期集训;一周后,再派研究生前往当地进行深度调研——以当地社会为背景,了解梅州当地的工艺、风土人情、经济水平和收入状况。

其间,7位研究生与梅州当地人共同生活。“早上去菜市场买菜,中午一起吃饭,看似不起眼的经历,成了难得的设计情报。”李昊宇说,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了市场需求之后,他们才知道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是大众喜欢或所需要的。

李昊宇表示,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度调研和当下正流行的服务设计都是社会学的一部分。将社会学引入设计,根源在于社会学能根据人文需求的变化而改变设计初衷。

“现在人们用科技改变生活的速度在加快,把研究社会的、研究心理的理念引入产品中,设计亮点就越来越突出。”李昊宇说,通过获取社会需求的信息,以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产品设计,正是跨学科专业涉猎不同学科知识的体现。

实业企业更倾向于综合性人才

汕头大学2014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吕治山因为喜欢设计,在大学时期加入长江工业与设计中心,因此有更多机会了解跨学科联合培养。今年,吕治山顺利考上“产品设计与创新战略”专业研究生。对于跨学科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

“实业是根基,无论互联网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实业。学商业想要实战,必须要有产品,因此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吕治山说,长江工业与设计中心旨在为粤东地区制造业发展作贡献,学生在这里,有了更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和实战的机会。

吕治山告诉记者,实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把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串起来,让工厂的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质量也更高,所以对于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是很迫切的。

吕治山以“校企合作”为例,除了专业性知识的学习,研究生也需要多次前往工厂,到车间了解生产工艺及流程,然后再提出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与工厂技术人员展开多次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远远超过大家对一名“设计师”的简单认知。

“可以说,跨学科的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吕治山说,正是在中心工作两年的经历,让他逐渐意识到,在当前科技进步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专业性或者说专一性比较强的人才在未来可能会被综合性的人才所取代,“这也是我选择报考该专业的原因。”

如今,李昊宇对跨学科联合培养又有了新的构想。随着优秀研究生的不断输出,他希望跨学科专业能有更多来自汕大不同学院的优秀学生加入。李昊宇认为,汕大本身就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去继续培养这些优秀的本科生,自我吸收这些优秀的本科生资源,将更有助于汕大的发展。

(扫码上南方+了解更多李昊宇对“设计”的解读)

文 |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实习生 | 徐怀 林依梵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