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人口分布清新盛的温姓

史志清远
+ 订阅

温姓的主源有两支:一支出自唐叔虞之后,另一支出自卻至的后代。唐叔虞是古帝颛顼高阳氏的后代,西周周成王的胞弟。由于“桐叶封弟”的缘故,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建立唐国。叔虞又封其子孙中的一人食采于温(今河南温县),此人的后裔便以食邑的名称命氏,成为最早的一支温姓中国人。温邑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版图,当时晋国有个叫卻至的人,是个位高权重的大夫,晋国国君后来也封他食采于温,此人的后代亦以食邑名称为氏,从而成为另一支温姓中国人。这两支温氏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温姓的主体,今河南温县则为这个姓氏的诞育之地。

温姓得姓后,在繁衍发展中形成“太原”、“汲郡”、“清河”等郡望,由中原逐步播迁到全国各地。在当代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温姓名列第114位,分布上以广东最为集中,次为河北、山东、江西、河南等省份。

清远温姓拥有3.55万族众,在市内姓氏人口排序中居第37位,分布遍及市境各县域,而以清新最为集中,占全市温姓人口1/3以上。

温氏向南播迁,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末。据传,唐僖宗乾符年间(875~879),因黄巢起义的动乱引发的中原居民南迁高潮中,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后裔亦从中原南迁至江西南昌,后移居赣南石城。传至温铜宝时,生育9子,分居江西石城、宁都,福建上杭、永安和广东程乡(今梅县)等地,各自独立门户,开枝散叶,从而形成广布粤赣闽的一支温氏大家族。据梅县、兴宁等地县志记载,粤东地区温氏多系温铜宝的后裔,其中又以温铜宝第9子的后裔为多。粤东兴梅一带是广东温姓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广东温氏出历史名人最多的地方。《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录载了35位广东温姓名人,其中今梅州市域就有15人,占名人总数的42%。清远温氏多为温铜宝第9子的后裔,其中一部分族支是由粤东兴梅地区转迁而来的。

在市域现居温氏族群中,有两个大的支派和一些小的支派。两个大支派的源头,一在梅州,一在翁源,又都尊温铜宝第9子温九郎为发族始祖。

沙河井建温氏是清新人气最旺的温氏族支。其开基祖温南纲,原籍梅州,明中后期,离家闯外,以打铁营生,从粤东来到粤北,走村串寨于英德、清远县地,吃千家饭,睡百家床,艰苦勤奋地积蓄成家钱财,最后在今清新沙河井建(旧称井塘)定居下来,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南纲生龙、溥、凤3子。后裔繁衍昌盛,瓜瓞绵绵,主要散布今清新沙河、山塘、三坑、太平、太和等地,少数移居禾云新洲蛤乸坑、浸潭圩,清城龙塘圩边、石角大燕口等居住点,约1万人口。其中,山塘有2800余人,沙河有2000余人,三坑有1300余人,太平有900余人,太和镇有800余人。

南纲温公总祠建在沙河井建,门联书“祖泽重清远,宗风溯太原”。祠联昭示,他们这支温氏属太原温氏派下。太原是中国温氏第一个郡望。汉初,温疥以燕将军从汉高祖破曹咎军有功,封茕侯,其孙温何定居太原,后发展成为当地望族,因而以太原做郡望。井建的温氏宗祠的门联,表明清新南纲派温氏家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南纲派下的3个房支约定,每年举行春秋两次祭祖活动。清末以来,这个家族分别在沙河井建和山塘金亭修建有家族学校,学生除本族外,亦接纳他族子女。新中国成立后,这两所小学均转为公办,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来自翁源墨岭的温氏支派由多个小分支组成。这支温氏的发族始祖是温九郎。温九郎成人后由江西石城移居福建上杭。其裔孙万一郎在元末明初由闽入粤,辗转来到粤北翁源,开基于翁城墨岭,成为粤北温氏的一个重要开基祖。明中叶后,墨岭温氏陆续分迁外地,扩展生存发展空间。英东白沙、青塘、鱼湾等地成为其首选之地,墨岭温氏在这一带形成拥有3000多人的大族群,并逐步向英中地区推进。明成化年间(1465~1487),族人温十四郎由墨岭移居今新丰遥田富头村,迅速发展成当地的望族。至明末,其裔孙温瑀从富头移居今佛冈水头仓边村,在今佛冈境内发展到1790人。清代,新丰遥田温氏陆续有人移居今清新沙河桂湖背村,并从那里分枝到英德大湾,发展至今,英德大湾拥有温姓人口600余人。清城龙塘温氏的主体族支亦属翁源墨岭温氏世系,其先祖由今新丰遥田转迁而来,现发展到900多人,主要衍居龙塘的合胜、井头寮、花街巷、坳仔、勒背等自然村。清新浸潭有1700多温姓人,主体族支亦由新丰遥田迁来,主要分布于留良洞的斗潭、平山,独石的茶岗、天就,鸡见坑的大石古、牛塘等自然村。阳山温氏有近2000人,主要分布在杨梅、七拱、黎埠、小江、秤架、黄坌等地,主体族支源于新丰遥田,亦属翁源墨岭温氏世系。

清远温氏除上述两大主支外,其他的小族支有:清新石马、石坎、龙颈等地有1700多温姓人,据传,他们的开基祖来自揭西;清城源潭温氏来自南雄珠玑巷,主要分布于秀溪、台前、金星、莲安等地,现有2400余众;清城横荷佛祖山星村的温氏,其开基始祖于清初由从花县迁来,至今已繁衍12代,发展到300人;连州有1600温姓人,开基祖温十二郎是温铜宝第9子温九郎的后裔,于明末从福建上杭直迁连州,开基于龙坪。其后裔散居今龙坪的新屋、莲塘、高浪、铁炉、黄芒等自然村,另有少数移居星子、连州镇等地。

清远温氏勤劳朴素,与世无争地耕耘劳作,繁衍生息,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史上,甚少显山露水的人物。但这批看似与世无争的普罗大众,在现代革命史上,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据统计,从大革命时期到抗美援朝战争,原清远县牺牲的温姓烈士有温升、温星、温志良、温国强、温社金等;英德县牺牲的温姓烈士有温志芳、温乃忠、温定祥、温汉周等。这批温姓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谱写了不朽的乐章。

新中国成立后,清远温姓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如,阳山黎埠均安村人温吉粦1964年入伍当兵,现任广西武警总队总队长,授少将衔。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史志园地】  源于封开状元第的莫姓

【史志动态】  清远市召开《全粤村情》文稿第七批次终审验收会议

【史志动态】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到清远市史志办交流

感谢关注史志清远微信公众号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