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4000年前已经有人住了?不信的话看看这条村子

高明发布
+ 订阅

相信各位街坊不一定知道,其实在4000年前高明已经有人居住。如果你问明仔是怎么知道的?那就要从古耶村说起了。

海边的小村庄

很久很久以前,珠江口还没有变成现在这样,海湾的宽度让人震惊,原始的森林连绵不绝,仿佛一条翠绿罗裙,从大陆铺到了海边。海边的崇山峻岭上,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鸟类,这里俨然,是荒凉的海边。

然而,就在这山脚下,有一个靠近海边而又平缓的地方。

这条小村庄所在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古耶村。

古耶村,在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北方向7千米处,离西安圩3.5千米。关于“古耶”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凡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两种说法。其一说,在南蓬山脚,村的东北面,发现了一处贝丘遗址,后面有发现了很多古代的遗迹,因此村的名字就改成了“古耶”。“耶”就是古代的虚词。

其二说,因为村子后面,有一座山,它刚好分为两边,一边像“耳”,一边像字母“B”,因此这个村子就把山形组合成“耶”,所以就改名叫“古耶”。

古椰贝丘遗址

古椰贝丘遗址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古耶村鲤鱼岗,1984年村民在古耶村附近开挖鱼塘时,发现土层里夹杂着众多白花花的某种“物质”,仔细看时分辨出是一些白色的贝壳。

1996年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再次派出专家到高明进行有关的考古调查,最终确定它是人类早期的一处贝丘古遗址。

古椰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000—4000年之间的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遗存,这恰好在考古学编年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到早商以前这一阶段的考古学编年体系的空白,代表该地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从遗址发现的大量史前动植物遗存,在研究珠江三角洲史前人类生存的古环境等方面具有填补科研缺环和空白的重要价值。

古椰贝丘遗址首先对于探讨西江、北江、东江古文化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完善本地区古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其次,除发现大量石器外,还首次发现了一定数量有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木质工具,这也填补了广东史前考古的一项空白。

古耶村成为美丽乡村

如今的古耶村,与西江新城并立在美丽的秀丽河两岸,成为依江亲水的美丽乡村,

不但乡村建设得非常美丽,村里面还拥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长明庵”,不但保存了良好的历史文化,乡村建设也日益美丽。

而随着政府对于古椰贝丘一致的越来越重视,以及妥善的保护,古耶村不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明的历史,也能够给珠三角历史文化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富湾的工业园区向四周辐射和延伸,古耶村也将成为新的工业基地。

来源】云端创意数据运营中心

【编辑】高明发布微信编辑部

编辑 刘丹萍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