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澳门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暨新海丝(澳门)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办研讨会在澳门举行,30多位来自粤澳两地的专家学者就澳门如何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澳门这一世界遗产城市举办新海丝(澳门)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创想。
研讨会重点论证了如何针对国家所需,发挥澳门所长, 坚定澳门文化自信心,加快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 "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设进程, 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适度发展。
在研讨会上,主办方之一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商会荣誉会长罗蔚表示,本次研讨会正式澳门落实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并表示有三点契合点: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守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商会也将积极支持和参与澳门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设,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打造新海丝,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要适应新环境、找准新定位、研究新策略、明确新目标、实现新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冷铁勋教授带来《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澳门城市大学城市治理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才教授,则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带来《培养大资料文化思维,推进大资料文化价值实现》主题分享,期待更多大资料和科技的应用,在文化创新上赋予新的动力源泉;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澳门科技大学李世源教授,带来《澳门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主题分享,澳门在新的新形势和挑战,如何找准最合适自己的路,他建议在会展层面走文博会的形式,这跟新海丝文博会的构想不谋而合!
会上,世界民族文化(澳门)研究会理事长韦丽坤提出了新海丝(澳门)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一创想,其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国际文化博览会,是以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不同民族(民俗)文化文明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化的大型文化博览会,一个集展示展销、传承传播、抢救保护、投资开发、产业转化、商业推广、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服务平台。同时也借鉴对标业已举行了两届敦煌文博会。
韦丽坤表示,希望澳门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成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民俗文化日益被边缘化的现状,能够担负起保护、拯救世界民俗文化的历史重任,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传承,打造一艘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
面对这一设想,现场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深入交流,为澳门多元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积极建言。
澳门城市大学历史学教授魏楚雄:澳门重新得到时代机遇,抓住有力时机,官产学结合,公司、产业的开发相结合,像新海丝这样的机构起到协调的作用;
85岁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家程祥徽:今天的主题很有意思,葡萄牙到澳门已经400年了,巴西已经改用葡语,我们却依然说汉语,说明我们汉文化很强悍。在40年澳门感受:20万人,三种语言,澳门城市特色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澳门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嘉宾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易在成博士认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主办方也表示,将展开系列的民族民俗文化探讨或互动,由前期的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互动,朝着国际化方向推进新海丝(澳门)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筹办推进,期待澳门和大湾区迈向新时代发展的全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商会、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传播委员会、世界民族文化(澳门)研究会联合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