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每逢多雨季节,有一只从海里爬到望天湖的大海螺,停在东边村的山头上,因留恋眼前美景迟迟不归,幻化为巨石。
本期龙华瑰宝系列
文化君将带大家解读
民治缘起——“望天湖”传说
▼▼▼
望天湖已入选龙华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属于民间文学类
民治文体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
更多详情请看
↓↓↓
龙华瑰宝——“望天湖”传说
坐落于龙华区南部的民治街道,历史由来久远,群山环抱下众多村落在此集聚,“民治”这个称呼出现得很晚,直到抗日战争后,即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才被叫开。
淳美的山水,古朴的民风,孕育出一段段古老的美妙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只大海螺,听说有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里群山峻岭,树木参天,风景秀丽。还说是有名的“鹤乡”,吸引许多灰鹭、白鹭栖息,山深谷幽,鸟语花香,湖水清澈见底,鱼虾无数,宛若人间仙境。
如此美丽的地方,大海螺顿时心驰神往,渴望立马一睹真容。于是它爬到东边村的一座山包上,放眼一望,发现果然是一片湖泊如镜,群峰叠翠,垂柳荫下合鱼歌的仙境之地。直望得它如痴如醉,便决心在此留居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海螺渐渐发现这里景色虽美,但百姓生活并不富足,水旱饥荒常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掌管这片的是南海来的一条白曲龙。白曲龙仗着是南海龙王的侄孙子,只图享受,不司其职,任性而为。大海螺决意要让白曲龙改归正道,于是想到去天庭见玉帝,状告南海龙王失职,致使百姓遭受苦难。不料这个消息被白曲龙知道了,便设法刁难阻拦大海螺到天庭告状。白曲龙撤走白云,猛晒海螺,不让它驾云去天庭面见玉帝。
海螺本来就身体巨大,加之年老体衰,行动笨拙,多爬几步就累得不行。在东边村待不久就被烈日晒干了螺液,但它还是一直仰起头望着天,日复一日,肉身慢慢变作化石。当地百姓敬佩大海螺的义行,为纪念它,将此地取名为“望天海螺石”,将此山命名“望天海螺山”。
每逢雨季,民治河水泛滥,一眼望去,水波淼淼,像一个大湖泊,故这一带也被称为“望天湖”。
“鲤鱼石的传说
村史里还有关于“鲤鱼石的传说”,相传一日在望天湖,从南海来了位鲤鱼仙子带着群鱼虾姐妹们,伙同望天湖中的鱼虾姐妹一起游玩嬉戏。此时,恰巧白曲龙驾云而过,见到与众鱼虾姐妹们嬉玩的鲤鱼仙子生的嫩肌滑肤,便意欲戏耍鲤鱼仙子。谁知遭仙子冷眼以待,白曲龙知无趣而退。鲤鱼仙子也率众鱼虾姐妹们返回南海。径樟坑河与长坡岭交界处时,遇到两条鲤鱼精,便将自己被白曲龙戏耍的事告之,两鱼精气不打一处要去找白曲龙打斗出气。雷神见状,连忙劝阻,生怕双方打斗会使这方山水被破坏,使望天湖变成汪洋,百姓遭灾。但两鲤鱼精还是执意要闯过去。
雷神无奈,使出惊天雷大法将两鱼劈开,电光一闪雷声震天),雄鲤鱼在上位,雌鲤鱼在下位,二鱼双双变成石头,镇在稔窝山坡上。这两块鱼石与黄岗埔遥遥相对,中间有一豁口,给望天湖水北流留一通道,成了湖水出口的守护石。当地人把这儿称作“鲤鱼变石”。
雷神镇住了鲤鱼精,消除了一场争斗。接着就将这里发生的一切上奏玉帝。玉帝把南海龙王训责一顿,严命他管束白曲龙。南海龙王为惩罚白曲龙,就将它化为白石龙永住金埔岭铁流坑山上,让它在此地好好改过自新,造福百姓。此后,金埔岭村边的铁流坑山的山脊上有一条白色的石英石矿脉宛如一条从天而降的白色巨龙卧于此,气势宏伟。金埔岭村也由此改为白石龙村。
古往今来
勤劳智慧的村民们
借由海螺化石、鲤鱼变石、
白石龙等奇幻传说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印记
来源:文化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