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
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习俗
那么正月十二有什么说法呢?▼
壹
搭 灯 棚
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二这天,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贰
烤 柏 火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河南焦作柏山村一带,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
烤柏火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寓意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柏火谐音“败祸”,寓意避瘟驱邪,以求长命百岁。
叁
过老鼠节
汉族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
早上敲遍墙角旮旯
“打、打、打旮旯,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
正月十二早上太阳还未升起来,各家各户的大妈、大婶们就带着孩子们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手拿着木棍敲打着可能藏老鼠的地方,土坑的坑洞里、墙角的老鼠洞里、墙根的砖缝里、木柜底下的布鞋里、牲畜棚里、柴房里、厕所里……凡是屋子里旮旯都要敲打个遍。
藏剪刀
早饭过后,各家的媳妇姑娘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
据说,老鼠节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不能用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媳妇姑娘们将剪刀藏起来,就是怕孩子们拿到剪刀玩耍。
捏老鼠嘴
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张罗包饺子,且包成的饺子要捏成老鼠模样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
因为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咔喳咔喳”嗑东西了,寓意一年家中不会再有老鼠。
烧旧鞋
早饭过后,村里的孩子会背着筐挨家挨户去收集人们不穿的旧鞋,寓意把“邪”(鞋)送出去。然后,把收到的旧鞋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一窝烩”。同时在垒成的老鼠洞口插上芝麻桔杆,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而且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
同时,因为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
总之,在老鼠节这天,父老乡亲都针对老鼠想法各种各样的办法,可见老鼠是多么的不受欢迎呀!
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
元宵节快到了
你有没有选灯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