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
有不同的过年习俗
在北京,最有特色的习俗是庙会
在山西,各地都会举行灯节
在东北,吃硬币饺子交好运
在广西,会有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在湖南,到处都可以看到舞龙灯
在甘肃,舞社火流行于各地
……
那么
广东的过年习俗是什么呢?
学联君接下来就为青们讲一讲
广州、潮汕、客家、粤西
广东这四大地域的过年风俗
广州
//年三十 //
除夕之夜
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
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
年三十晚上的年饭
也要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
起床焚香,放炮仗
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
名曰“贺新岁”
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
希望这一年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
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年初二//
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
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
或者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
时间越早越好
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
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
买活鲤鱼并用红纸盖上鱼眼
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潮汕地区
(含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除夕团聚守岁//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晚上农家水缸要贮满水
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
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
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腰钱//
送压腰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长辈要分钱给后辈
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钱要很讲究地装在利市包中
俗称为“压肚腰”
意谓一年从头到尾
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
带多带少没关系
但绝不能是奇数
临走,主人会留下两个大桔
取出自家大桔交换
意在互赠吉祥
客家地区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
入夜后把灶台刷干净
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
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
一送一迎
摆置酒肉、米果等
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
加紧准备过年
在入年界前后
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
干干净净过年
//封岁过大年//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
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
谷仓门上、禽畜栏前
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
都要贴上红纸条
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
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
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
以示尊老爱幼
//点岁火//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
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
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
叫"点岁火"
粤西地区
(含湛江、茂名、阳江三市)
//贴年红//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
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
或新年画,或传统“门神”
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
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
零晨时分,家家户户鞭炮齐鸣
//年初 三忌//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
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
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
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
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
均有舞狮、游神、做大戏等
各种民间活动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年例//
年例也叫年宵
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
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
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
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
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
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
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
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看完各个地方的习俗
是不是不自觉地
对号入座了
最后学联君
给大家拜个早年!
编辑:刘晓丹,李镓洧,池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