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南海的煎堆分那么多种!你吃过哪些?附做法!

南海发布
+ 订阅

年晚炸煎堆,是很多南海人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前在年廿四,很多主妇就会开油镬、炸煎堆。

南海煎堆中,一般常见的是裹满芝麻,里面是爆谷的爆谷煎堆,但在丹灶罗行,一种空心球形煎堆同样闻名,而到了九江,煎堆竟然变成了圆圆扁扁的形状,究竟谁才是正宗?南海煎堆为什么有圆有扁呢?

九江煎堆与其它地方的圆形煎堆不一样,是呈扁圆状。

下面南海君带各位街坊传授两种南海煎堆的独家做法!过年开灶来啦喂~

南海传统煎堆:圆圆的爆谷煎堆

在南海,传统的煎堆俗称“地雷煎堆”,主要的馅料是爆谷,也叫爆谷煎堆。

爆谷煎堆做法:

1、爆谷拌上糖浆抓揉成球状

2、裹上糯米软皮后,之后再滚上芝麻,下锅油炸即可。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很特别的煎堆不得不说——通窿煎堆和九江煎堆,这两种煎堆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通窿煎堆

南海乡村过年时都有炸通窿煎堆的习俗,以罗行的较出名。在罗行通窿煎堆又称为赤水煎堆,是探亲访友的必备礼品之一。与爆谷煎堆不同,通窿煎堆是没有爆谷的。

做法:通窿煎堆以糯米粉、粘米粉、冰片糖为原材料,以手工搓捏成空心球型(手艺不精者要用口吹气

)后放入油镬炸成饭碗大小的空心球状,冷却后按压成扁圆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通窿煎堆成品

九江煎堆

传统的煎堆都是呈圆球形,九江煎堆却呈扁圆状,这一大改变与九江人邹便南有关。

相传清光绪年间,邹便南每年都会帮别人制作煎堆。一天,邹便南做煎堆时,不小心将一个圆溜溜的馅料掉到地上,他怕师傅会骂自己,于是用脚将馅料一踩并踢进桌下,心想这样就不会被师傅知道了;但后来还是被师傅发现少了一个煎堆。

这时,邹便南立刻从桌下捡回踩扁了的煎堆馅,并急忙包了块面皮上去。结果炸出来后,有一个煎堆是扁的。师傅把那个扁的煎堆拿出来,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个煎堆为何是扁的。反正卖不出去了,师傅就索性拿来自己吃,发现非常美味,于是决定以后都做扁煎堆。后来,买扁煎堆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各家各户都做这种扁圆状的煎堆。

至民国时期,邹便南在九江太平东路开设“邹广珍”店,不断改进工艺及创新品种,以九江酥皮大煎堆而闻名遐迩。

九江煎堆做法:

1、开糖浆。糖浆一定要煮到起醮,起醮后再煮一分钟就可以放入爆谷、花生等馅料,一起搅拌。

2、包粉皮。将馅料捏成一团,压在这些碗上,然后用两片粉皮包起它,包起后,拍点水,放入芝麻堆一滚,之后放入热的油锅炸即可。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街坊们,你们家准备好炸煎堆了吗?你们家吃的又是哪种煎堆呢?欢迎和我们分享哦~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