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提醒】变声期不注意,男生可发展为娘娘腔,女生可声如“男人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 订阅


变声期要“低调”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迎春

信息时报记者:徐姗  通讯员: 张秋霞

青春期孩子有个变声期,如果不注意保护,在错误发声方式影响下,男生可发展为娘娘腔,女生可声如“男人婆”。

世界上最美妙的乐器是声音,男生女调、女生男调就会被人戏称为“娘娘调”“男人婆”。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声音是人的第一张名片,医院门诊中,时有出现对自己声音不满意的问诊者,声音虽受先天因素影响,但毁掉这张“名片”的原因之一便是变声期过度用嗓。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迎春说,青少年一般在14~16岁进入变声期,变声期一般会持续半年到一年。这时是青少年喉头、声带增长发育的阶段。度过这段时间后,男孩的声音变低沉,女孩的声音变尖细,声音就基本稳定成型了。

这个时期如果不注重嗓音的保护,会造成喉咙充血、水肿,对嗓音造成长期影响,容易让嗓音“走样”,变粗变沙。李迎春提醒,变声期嗓子的天敌是发声大叫,持续用嗓,吃刺激嗓子的食物。

毁坏咽喉的

变声期不适合唱流行歌

在这变声的半年到一年间,家长得监督孩子保护好嗓子。李迎春说,保护嗓子有一个原则——温和,吃“温和”的食物,“温和”地发声,唱“温和”的歌曲。

变声期的孩子要少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辣椒、大蒜、姜都属于刺激性食物,少量用于烹饪的调味不成问题,但如果大量地吃则会刺激气管、喉头与声带,会加剧咽喉的充血和水肿,影响嗓音。这时的孩子不能“乘热吃”,滚烫的火锅、功夫茶,冰冻的冷饮都会刺激咽喉,更应忌烟酒。在这特殊的时期只得控制好口腹之欲了。

此外,突然大叫、持续用嗓也会对嗓音造成伤害。比如,长时间K歌属于疲劳用嗓,对变声期的孩子不利,尤其是通宵地K歌,这时身体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出现问题。

李迎春特别提醒:“变声期的孩子也不宜唱成年人的歌曲。”这是因为,儿童的音域并没成年人广,所以有些歌曲的音调是唱不上去的,如果勉强唱,则让咽喉充血、水肿,造成嗓音问题。人靠两侧声带合拢发出声音,强行发声相当于让两侧声带强行合拢,当然容易出问题。

为学校合唱团的成员的孩子需要长时间练歌,千万别强行勉强自己唱唱不上去的调,唱不上去的调代表不在自己的音域,就不要唱了。

“娘娘腔”趁早治

如果变声期没过好,男孩出现“娘娘腔”,女孩声音变粗哑该怎么办呢?李迎春提醒,声音异常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当年纪变大,本人已经习惯那种发音放肆,再纠正难度就大了。在治疗上,医院会通过练声的方式纠正嗓音,还可以配合针灸辅助治疗。通过治疗,一部分过了变声期时间不长的患者能得到纠正。

那么,有些人声音条件差,能不能通过变声期“变”得更好呢?李迎春认为,声音跟先天条件有关,不可能突破这个规律。但可以请专门的声乐老师学习练声,达到改善嗓音的目的。

保护咽喉的

专业“吊嗓子”能护嗓

那么,哪类食物,哪种发音方式能保护嗓子呢?

李迎春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保护嗓子的灵药,保持饮食的均衡,保障营养充足,不偏食挑食就有利于咽喉健康。变声期的孩子常有喉干、分泌物多、常需清嗓子等不适,要多喝水,少说话,还可以口含含片缓解不适。

除注意发声禁忌外,变声期得让嗓子充分休息。声乐方面的专业练习——“吊嗓子”有助于保护嗓子,使嗓子不容易沙哑,比常人持续更长时间用嗓,比如,京剧的发音方式就是练声方式的一种。家长也可以求助专业的声乐老师,做嗓音方面的训练。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