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喜剧片《跑调天后》提名奥斯卡的时候,她自己说:“恐怕半个美国都在说怎么又是她吧?”然而今年提名榜单一出,半个地球都在说:又来?
梅姨在《华盛顿邮报》里饰演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她带领记者队伍冲破重重阻碍,刊登五角大楼文件,还公众以知情权。这一事件令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凭借该角色她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凯瑟琳·格雷厄姆原型
《铁娘子》宣传期间,她曾接受国内记者的电话采访,记者问:“为什么上次领奖时说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来奥斯卡舞台了,是因为觉得三座奖杯足以告慰职业生涯了吗?”她回答:“呵呵,奥斯卡小金人我还是想要的。”
《铁娘子》主要讲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晚年生活和她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回故。
撒切尔夫人原型
梅姨与我们熟悉的德艺双馨老艺术家不同。她不玩佛系,对自己的欲望与脾气毫不隐藏。与麦当娜争角色,她直言不讳:“要是她得到了,我就要去撕她的喉咙!”被问为什么老是要去扮演强势的女人?她也毫不客气:“怎么人们从来不问男演员,为什么要去演强势的男人?”
世俗观念教训:女人不可以有权力欲,不可以有脾气。她答:不,你说了不算。
梅姨出生在二战之后几年,那时候的西方世界,女性还是第二性,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要求女性以服务换价值。但她运气很好,父母鼓励她做自己,不必伪装成另一个柔顺女孩。她从小就爱对同伴发号施令,家庭录像里她也是要抢镜出风头的那个。卷毛、大嘴巴、尖鼻子,没有夺目美貌,许多人都暗示她配不上她想要的,但她依然爱唱歌、爱歌剧、爱演戏、要尝试所有可能性。父母对她说:“梅丽尔,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
人们时常把权力欲视作洪水猛兽,似乎野心是头怪兽,会撕毁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其实不然,世人千百态,有人要成为领导者,登下珠穆朗玛,还要去火星的奥林帕斯。有人愿意成为追随者,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图一乐,都是不同的气质基因。破坏力,是生命力被打压后的戾气,是能力撑不住自恋的脆弱变种。
梅丽尔·斯特里普很顺利就找到成为自己的正确路径,在勇与慧之外,她还有耐力,一点点打磨能力。上耶鲁,学戏剧表演,拿到硕士学位后,在耶鲁剧场表演了三年,再转去百老汇。她演电影时,已经过了所谓女演员的黄金时期。但她自信能给电影带来比美貌丰富得多的东西。
去《金刚》试镜时,导演用意大利语对制片人发脾气:“你怎么带来一个丑八怪?”她用意大利语还击:“对不起,我是不够漂亮,但以貌取人,说明你的电影也不过如此。”这位导演可是横扫奥斯卡、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的迪诺·德·劳伦蒂斯。
梅姨不擅长在阳光下把金发拨成魅人海浪。她适合的,是所有真实的人。锐利、敏慧、勇敢,或脆弱、克制、憨厚。她的演绎,能让纸页上扁平的形象跳出来,充进情绪,涂上色彩,挥出拳头,掉下眼泪。
比如《廊桥遗梦》里为家庭放弃爱的家庭主妇,孤独、渴望爱、又在道德与责任的禁锢下,懦弱而克制。与心爱的人分别时,她在车里偷偷望着他,泪水夺眶而出,那一个特写是再精妙的语言也无法抵达的至哀与至勇。
比如《穿Prada的女魔头》里那个强势、刻薄的主编。在原著中,这个角色几乎是衬托女主角而存在的,被贴上了各色负面标签。但她将这些刻板成见溶解在角色情绪里,让她的自律、高效、冷漠展现在人情冷暖里。结尾处重逢小助理,她那个微妙的笑容,是站在社会丛林顶端的,透过深渊与芬芳的笑。在她的衬托下,安妮·海瑟薇单薄得像张纸片。
她扮演过无数女性,家庭主妇就有失婚、迷茫、疯狂等等好多种。无论是单薄的,还是神经质的,她都能在将她们的心理过程挖掘出来。她隐没自己,把身体每一个面都留给角色。你若一口气看完《朱莉与朱莉娅》、《妈妈咪呀》、《铁娘子》,你会忍不住起鸡皮疙瘩,怎么会有一个人能理解和诠释这么多人格呢?她简直好到不像美国人。
所以她被称作奥斯卡“毒瘤”,她的全面演技,对他人根本是一种降维攻击。于是,这个不谦和、野心勃勃,又时刻拼尽全力的梅姨,也给好莱坞带来了另一种力量。
许多女演员在拿奖时,都爱对她下战书。
詹妮弗·劳伦斯举起小金人时,躲在一部老电影的梗里,半玩笑:“我打败了梅丽尔。”
艾玛·斯通拿到金球奖配角提名时,一听说竞争对手中有她,也豪情大发:“谁能给我解释一下谁是那位梅丽尔·斯特里普?”
凯特·温斯莱特凭《朗读者》封后时,更骄傲地宣告:“梅丽尔,你忍着吧。”
习惯虚假和平,也习惯了女性表现柔顺的观众们大呼小叫地将这些英雄帖诠释为“玩笑”。但弗洛伊德早就戳破,玩笑中有真意。角色创作,是一个不停将智识与身体表现力逼到边界的行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欲真实而可贵,是他们对自我的期许、对对手的赞美,是华山论剑、三国争雄,刀光剑影底下的理解与骄傲,是真实的人性之光。
在梅姨之前,女演员过了四十岁,就不得不走下巅峰。她还顽强地站在镜头中间,演绎女性的刚强、脆弱与衰老。《铁娘子》被影评人称作乏味,她嗤之以鼻:“影评人大多是男人,他们只在乎宏大事件,根本不懂年老女性的心理重要性。”
她还在承担社会角色,对政治与公益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尽然十分正确,但有十足责任感。
在卷进哈维性情案之后,她发声明称自己毫不知情,我对这点存疑,但她那句“哈维需要我,多过于我需要哈维”倒是百分百可信。
虽然这届奥斯卡小金人很大概率上也不属于她,但她的第四座肯定会来临。而下一个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哪里呢?也许她的出现,更能说明这些年铁娘子们的努力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