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族众多为九龄裔的张姓

史志清远
+ 订阅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祖先可直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系承张挥的张姓,繁衍昌盛,支脉繁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著姓望族,计有43个郡望。其中因张九龄家族的勃兴,粤北始兴(今韶关市)亦成张氏著名郡望。兴旺的人丁使张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成为名列第3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分布很广,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4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张姓人口的36%。

张姓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派衍粤北曲江。史载东晋曲江县人张鲂,晋明帝太宁(323~325)初年举为孝廉,成帝咸康年间(335~342)任含洭(今英德浛洸)令。有惠政,征为尚书郎。南朝梁始兴人(今韶关市)张偲,在侯景之乱时,与同郡人侯安都各率兵勇千余人,随陈霸先起兵平乱,破蔡路养、李迁仕,挥师北上,后陈霸先与景战于石头城时,偲领骑兵冲阵,大获全胜。梁末,偲授江州刺史。年老后告归,子孙多定居今乐昌。至唐代,更有张九龄家族名震一时,子孙繁衍昌盛,且多有为官者,因而韶州成为张氏在岭南的繁衍发展中心。民国时期,出生于始兴县的张发奎将军即为张九龄的第38代孙。

清远虽属粤北,但张氏入境的时间却很晚。见于史志记载的始于唐末,时连州有个叫张鸿的士子,中了唐天祐二年(905)进士,为诗清绝,颇为时人推重。但张鸿从何处来,其后裔又移居何方,今已无法查考。现居张氏各族支,多入迁于明清时期,共有14万多人,在全市人口排序中居第5位,分布上以英德最为集中,达6.4万人,占全市张姓人口的46%。

据调查,清远张姓多属唐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后裔。其间的转迁过程耐人寻味。本来,清远市域地接韶州,两地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由韶州曲江迁今清远市域可谓举步之劳。但因九龄公的裔孙们属意中原,无南下之念,故近在咫尺,犹隔天涯。直到600多年后的明初,这个家族才有族裔辗转徙居清远。张九龄后裔之所以延至明代入境,源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北宋末年,金兵突然大举南侵,一举攻占北宋京城汴京,把北宋的两个皇帝都掳走了,迫使北宋王室成员和一大批朝臣仓皇南逃,北宋从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其时,早已随为官的父辈定居中原的张九龄的第13代孙张端,也匆匆携眷加入南逃的队伍,几经辗转,最后在福建宁化石壁洞定居。其玄孙张化孙再迁福建上杭创居置业。据传张化孙有18个儿子,106个孙子,后裔散布闽粤赣各地,迅速成为客家张姓中的强宗巨族,张化孙则被尊为客家张氏始祖。清远市域的张姓人,大多为其后裔。

张化孙的第5代孙张昊宝,明初由江西吉安入粤,始居博罗5年,继居归善(今惠阳)3年,再移居河源园坑13年,最后迁今英东鱼湾定居。昊宝公有9个儿子,分居英东及翁源、新丰、河源、东莞等地。其中,长子仁一居今新丰遥田长安村,仁一的次子法宾迁英东大镇,后裔再分枝今清新高田等地。仁一的后裔中又有一支迁居佛冈水头,再由水头向佛冈各地扩张,发展至今,佛冈有其裔9000余众。清康熙十五年(1676),仁一后裔中有个叫张荣球的,迁徙到阳山七拱新圩开创基业,后裔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姓之一。昊宝公的第六子仁六在鱼湾奉守祖业,后裔主要安居于鱼湾,发展到3600余人;同时有分支移居邻地的大镇。大镇有5000多张姓人,他们分别是张仁一和张仁六两兄弟的后裔。

英东桥头博下村张氏亦为张化孙的后裔。其开基祖张允韶(法号念一郎)兄弟6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离福建上杭入粤发展,辗转至翁源的三华、翁城、新江等地,最后择居英东桥头博下村。该家族已传22代,后裔散布桥头、横石水等地,逾7000丁口。其中,发祥地博下村有2000余众。这支张氏至为敬慕祖先张九龄向唐玄宗进呈“千秋金监”的高风亮节,合族以“金监”为堂号。

英中“三隅”(今英德横石塘、英红、云岭一带,清代叫上隅、中隅、下隅,因称三隅)地区张姓人有18个分支,散布37条自然村,7500多人。中以善庆公家族为盛,占13个房支,逾6000丁口。这个张善庆是个了不起的开基祖,他于明正统八年(1443)由福建上杭迁英邑谋生,初居英德城厢都(今英城镇),因该地既有水浸之患又有干旱之虞,难以耕种糊口,乃于正统十二年经知县批准,持照至三隅乡承佃林三狗、林三仔两户的65亩粮田,年纳米粮6石6斗。初到三隅乡时,因无钱盖房,善庆一家只好栖身于林塘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既耕种又开炉打铁,拼死拼活地兴家立业。皇天不负苦心人。若干年后,张善庆终有较丰的积蓄,乃开基于下周塘,建住宅、修祖祠,从此过上正常人家的生活。张善庆是张化孙的6世孙,亦即张九龄的22代孙,他的裔系均以“金监”为堂号。

英德浛洸荷州张氏由翁源江尾葸茅坪张氏分枝而来,开基祖叫张玉和。后裔衍居浛洸荷州、波罗更古、石牯塘分水岭、大湾鱼眼等地,已传20余世,丁口甚众。翁源葸茅坪是张九龄后裔在翁源的最大聚居点,有1000多人口。据2005年5月8日《广州日报》报道,该村建筑呈罗盘八卦形,共有99巷1653间房屋,外人进村均会迷路,故有“翁源迷魂村”之称。该村祠堂石柱上至今仍很醒目的“十策家声继曲江”的堂联,显示他们以为张九龄的后裔而自豪。从该村分流入清远市域的还有英德横石塘楼下张氏、下周张氏等小分支。

清城源潭有4000多张姓人,主要来自南雄和新丰两地,入迁于明清之际。来自南雄的是否属张九龄后裔,尚待调查;来自新丰的都是张九龄的后裔,与英东、佛冈的张姓人同属张昊宝家族。龙塘有1800张姓人,先祖分别来自南雄、惠州和花县,后两支张氏均为张九龄的后裔。

清新太平、山塘、三坑一带有5000多张姓人,他们的先祖或从英东迁来,或从新丰迁来,或从梅县迁来。因梅县张氏也是张化孙的后裔,故这3个来源的张姓人均为张九龄的裔孙。清新石马、南冲有近3000张姓人,其中主体族支由龙川迁来。据《龙川姓氏渊源》载,龙川张姓人均属张化孙的后裔。这说明,清新石马、南冲的张姓人亦为张九龄的裔孙。

唐以后,韶州始兴县一直是张九龄后裔的集居县地。明清时期,该地的九龄公后裔不断分迁外地谋求发展,其中有不少族支入迁清远市域。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张道成之妻朱氏自始兴二井巷携带其子张万广迁居连州龙坪潭南庄,不久其子张万广转迁九陂石古滩,最后定居连州城鹅公潭;清同治十一年(1872),张德胜由始兴迁居阳山黎埠塘楼。

清远现居张氏族支中,也有少数非九龄后裔,如连州坭潭张氏就不属九龄裔系。坭潭张氏先世祖宗久居江西龙虎山,与道教教主张天师同一家族,而与张九龄家族毫无关联。其后有个叫张连建的族裔由江西龙虎山迁居福建发展家业,生育4子。及长,长子威雄、次子威雌投军习武。明洪武三十年(1397),兄弟俩随部队调戍连州,驻扎于九陂大坌。随后,他们把家属接来连州,定居于九陂大坌。传至第6世,裔孙张经移居今坭潭拓展家业,使家族有较大的发展。现已传到第23代,1200多人。这个家族在民国时期出了一个叫张为皋的飞行员,抗日战争时期曾奉命驾机接送过朱德总司令从延安到武汉参加国民党召开的抗日决策会议。此事令合族老少至今引以为荣。另,散布今英德西牛莲塘村,英城岩前村,九龙泉水、寨背、塘坑等村的一支张氏(共有4000多人),始迁祖明初由福建迁来,开基于西牛莲塘村。这支张氏以“百忍”为堂号。“百忍”这个堂号出自唐高宗时期的山东寿张人张公艺家族,以“九世同居”而受到唐高宗的称赞,其维系奥妙在于“百忍”。其族人因皇帝称许“百忍”精神而以“百忍”为堂号。故由此可知,这支张氏亦非九龄后裔。

张姓徙居清远后,对清远市域的经济开发和古代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产生过一批较有名气的地方明星。如:清英德人张鼎臣,贡生出身,少师陈嘉谟,学识渊博。知县田从典以陈嘉谟荐,延主近圣书斋讲席。凡20余年,邑之文风大振,前后中举者7人。其弟鼎邻、鼎铉,侄又仁、又诚均相继中举,一时传为美谈。清英德人张琪,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嘉庆九年(1804),选任为山东济宁卫运千总。济宁素称难治,琪持廉守法,积弊为清。在任19年,得功牌9块,上官甚为器重。精医理,漕丁染病,必亲为诊治,深得人心。道光三年(1823),升湖北德安卫掌印守备。后因积劳成疾,引病归养。清连州高良(今连南三江)人张惟勤,道光三年进士。初授五台县令,不久调任阳曲县,再署大同府事。曾任山西乡试同考及乡试提调。洁己爱民,任有惠政。后以病殁于太原。著有《惜阴斋记闻录》,并有古近体诗500余首行世。

另据英德桥头博下村张妙雲提供的族史资料说,博下村开基始祖张允韶的后裔中,明清两代为官者不少:允韶公11世孙张狮、张珽、张瑢兄弟3人分别官江西太和县令、安徽霍山县令和湖南新宁县令;14世孙步杨中武举,步蟾为拔贡,后任清代云南曲靖知州;15世孙太龙历任江西南安、吉安知州,竹纯官清户部主事。这批张氏族星邑志无载,仅见于其族谱,可作为清远张姓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清远张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儿女。仅英德为革命捐躯的张姓烈士就有张省全、张祖清、张汉华、张永根、张汉生、张帮如、张帮腾、张次生、张家召、张石生、张炳华等11人。清新高田人张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堡垒户。从民国29年(1940)起,他家就成为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中共北江特委和清远县委先后在他家办过3期党员训练班。接待、掩护全由他一家人负责。地下党的许多重要负责人如黄松坚,邓如淼、朱继良、钱青、李福海、廖宣、何俊才、阮克明、饶华、萧少麟、方觉魂、冯开平等,都在他家食宿过,由他负责接待、掩护,从未出过问题。民国34年夏,国民党军队对文洞进行“大扫荡”,他为埋藏地下党存在家里的数百本马列书籍和革命宣传材料而来不及躲避,惨遭敌人当场杀害。鉴于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清远县志》特在《人物传》里立传旌之。

清远建市后,连州籍张有健先后担任过连州市委书记和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此外,连州籍张永强担任过广东省监察厅副厅长。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史志园地】  唐有贤相耀湟川的刘姓

【清远历史人物】  麦永坚(1925-1988)

【史志园地】  火德后裔为主体的李姓

感谢关注史志清远微信公众号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