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为大家预报完2018年的强冷空气,现在要为大家介绍一下1998年的南海,这一年,对于南海而言,可谓是“苦夏”,气象记录记载,这一天,南海的冬季只有5天,是20世纪最暖一年!
在这一年,南海也发生了很多事,一切恍如昨日……
那一年,历史罕见大洪水
南海人众志成城
据记载,1998年,南海气温异常偏高,按候平均气温(每五天为一候)≤10℃为冬季进行统计,南海1998年的冬季只有短暂的五天,成为20世纪最暖的一年。
1998年6月中下旬,西、北江洪水上涨。6月29日晚上11时许,丹灶樵桑联围的荷村水闸出现塌方,南海、三水的5个镇(街道)被淹,南海受灾面积88.67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49亿元。“丹灶水灾”是新中国成立后南海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
灾情牵动着每一位南海人的心,人们子弟兵前赴后继赶往第一线,用身体和沙袋,坚持再坚持。
7月1日上午10时,广州军区、省军区、驻粤武警部队、南海和周边地区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及干部群众近万人,出动抢险船只500多艘、抢险车辆2000多辆,共填沙袋200多万个。经过5天5夜113.5个小时的奋战,于7月4日16时58分截流堵口成功,构筑成长约200米弧形围堰。
那一年,南海已接入互联网
1998年,很多国人还没有摸过电脑,李彦宏游说硅谷投资人回国创立了百度,马化腾则和好友注册了一个公司腾讯,刘强东刚在北京创办了京东,而南海的信息化探索已经在路上。
1995年,南海就已经提出“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96年,南海成为全国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县级市。
信息化也为企业带来了甜头。1998年,南海土产进出口公司把自己的出口产品、公司形象、产品价格等做了网页,欧共体客户通过网页了解后,发E-mail进一步洽商,结果达成烟花炮竹、不锈钢餐具的成交出口合同额100多万美元。
2001年,江泽民、朱镕基均视察过南海信息化建设。如今,南海的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市民3分钟立等可取港澳通行证,部分行政服务可在广佛两市跨城通办等一系列举措,可谓是往日厚积今日薄发。
那一年,南海很多人家中
都有了固定电话
1998年,手机远不如现在普及,为数不多的家庭固定电话成为了不少南海人感情联系的纽带。
1998年12月12日,南海成为广东首批县级电话市(全省首批县级电话市只有顺德和南海)。据统计,当年,南海市的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30万户,全市住宅电话普及率达50%,移动电话每百人8.5部。(数据来源:《邮电商情》1998年第16期37-38)
想想90年代初动辄数千元的电话安装费,到现在不少市民家中已经把固话停掉,移动端创业成为风口,QQ、微信各类社交软件更迭不穷,让人不由感叹,这中间的20年太快了……
那一年,更多南海人下海了
改革开放后,南海把发展非公有经济作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1979~1983年,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仍实行严格控制政策。随着限制的逐步放开,1998年,允许除国家明文规定实行专营的行业和商品外,一律让个体私营经济经营发展。
1978年,全南海县仅有个体工商户546户。2002年,南海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有7万多户,其中,民营工业企业16938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市的84.09%。
20年,一转身,无数草根出身的南海人通过自主创业,发家致富。
那一年,西樵观音开光引10万游客
1998年3月17日,西樵山云海莲台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来自市内、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近10万游客前来游览新景区,盛况空前。
云海莲台景区主体工程观音座像高达61.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观音铜像,广场及配套工程等占地面积1000多亩,历时3年建成。
世界上最大的铜像观音坐落在西樵山上,每年的观音开库日,都会吸引不少南海街坊前往祈福。而自2010年开始,西樵山每年都举办的“观音文化节”,更进一步把“南海观音”打造成为西樵山的文化旅游品牌。
那一年,南海也有了自己的影视城
199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开业。南海影视城是电视剧《太平天国》拍摄的主场地,是中央电视台四大直属影视摄制基地之一。
如今,南海影视城已成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穿梭影城内,各个时期的建筑林立,游人行走于此,犹如顺着历史年轮,穿梭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