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山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活动,“快活的蝙蝠——刘斯奋文艺成就研讨会暨书画作品展”在中山市文化馆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刘斯奋先生的小说、古典诗词等文学创作,以及文艺理论、书画作品等多方位进行剖析,带来了精彩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诗文书画说蝠堂——刘斯奋作品评论集》首发仪式。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主办,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广新局、中山市文联承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对刘斯奋先生艺术成就的研究,为广东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聚集正能量。
据悉,“刘斯奋文艺成就研讨会”是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倡议并积极推动的“大家流芳”工程系列活动之一。“大家流芳”工程精选30多位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文艺大家,采取一个研讨会,一部作品集、一部传记、一部纪录片的标准配置,对这些德艺双馨文艺大家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人生进行总结、研究和宣传。
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刘斯奋先生,是20世纪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山籍文化名人。
刘斯奋先生自号“蝠堂”,以“似鸟非鸟,是兽非兽”的蝙蝠自比,大半生跨界穿行于诗词、文学、书画、学术等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是广东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三十多年前与余英时关于陈寅恪晚年诗文的著名辩论,海内外学术界至今仍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他潜心笔耕16年,创作出历史小说巨著《白门柳》三部曲,荣获第四届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并被作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品,收入中国出版集团编纂的《中国文库》。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他提出“朝阳文化”的论述,对广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相关的论文《朝阳文化、巨人精神和盛世传统》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此外,他对古典诗词、文艺理论、岭南文化也深入研究,有多种著述问世。
刘斯奋先生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美术创作。他有着清醒的民族审美自信,始终坚持中国画的传统优长,穿梭于人物、山水、花鸟三种题材之间,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取得具在学术意义的突破,被誉为当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位通才式的文化人,刘斯奋先生的实践对新时代广东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研究和梳理,是对广东艺术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所作历史贡献的重要界定,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与研讨会同时开幕的“刘斯奋书画作品展”,展出了刘斯奋先生近年创作的山水、人物、花鸟绘画作品和书法共50件。
刘斯奋先生的绘画坚持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偏于写意这三大中国画的传统优长,不受当下流行画风的影响,表现出清醒的民族审美自信,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形成不仅在广东,而且在全国画坛也是十分鲜明的个人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