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冬季,冬季吃什么好呢?我们肯定有很多的回答,如果是让唐朝御膳房的一位厨师来回答,他会告诉你,宫廷在冬天会要求做“汤饼”。汤饼是什么?现代人不熟悉这个名词,但那其实就是面条。在古代,所有面食最初都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就叫“汤饼”,也就是最早的面条。面条起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已发展出数以千计的品种,在我们潮汕,也有一种特色面食,它的做法、叫法和口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前往潮南区司马浦镇去寻找这种特色面条。
长陇是潮南一个较为偏僻的小村庄,村里有许多传统民居,村容村貌看起来与潮汕其他乡间并无二致,但屋前大埕上一个个撑面线的架子,透露出这个村子的特色行当。 长长的咸面线有长命的好意头,所以许多时候办宴席都少不了咸面线,于是,长陇村的不少村民也以制作咸面线为生。下午四点,是面线蒸好出炉的时间,阿亮做了一天的面线即将完工了。
半小时后,醒好的面团开始变得柔韧,就可以擀了。擀成长椭圆形的面团后,阿亮就要亮出他的功夫。用刀子沿着面团的弧度,由外至内分切成面条。这需要足够的力度和功夫,才能让面条宽度一致。这个工序容易让人想到运动场的跑道。切出来的粗面条,离最终的细面线还有距离,所以接下来得慢慢将面条搓细,盘在盘里。搓面前后得经过三次,每次搓细后都得醒发半小时。从一个大面团,变成最后细长的面线,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经过一次次的蜕变。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或喜庆活动中,面线经常担当主角。咸面线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炒,人们喜欢将寓意长寿的面线,搭配寓意生日的豆芽和寓意长久的韭菜一起爆炒。阿强炒得一手好面线,所以他开的饮食店成了长陇村人请客常去的地方,一盘炒面线、一盘白切鸡或卤猪肉,再搭配本地的猪肚汤,是当地人喜欢的吃法。
目前,长陇的咸面线还只是在本地销售,我们了解到,接下来,当地政府准备将这一特产包装起来,销往各地,而阿亮他们也正逐步引进仿手工的机器来做面线,希望既提高效率和产量,又能保留手工的特点,相信未来长陇的咸面线能够传播得更广,让更多人认识潮汕这一特色面食。
来源 | 潮南电视台 卢博邃 高虹方
编辑 | Loong 责编 | 在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