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带你领略惠城区“九街十八巷”的前世今生

惠城发布
+ 订阅

自公元590年隋文帝置循州总管府于今中山公园以来,桥西一直是历代府治所在地。唐宋年间的府城面积尚小,到明朝才大规模扩建府城,至清朝形成“九街十八巷”的城市规模,当时的区域面积达1平方公里。

惠城区的九街十八巷,有的巷也喊街,街也叫巷,就是老惠城历史和文化的浓缩。

让我们一起翻阅时光旧照,踏访历史遗迹,重温老惠城的繁华荣光。

【惠州府城之图】

惠州的老城,大体可分为桥西和桥东。历史上,桥西为惠州府城,桥东为惠州县城。

“九街十八巷”是桥西老府城的一个缩影,指的是当时原老惠州府城的主干道,并非全部街道。

“前世”

(从梌山(今中山公园)高处瞭望到的府城西南街区。远处的平湖门城楼,城外西湖、苏堤、泗州塔、挂榜山等风景名胜历历在目,清晰地勾勒出惠州西湖优美的山势和天际线。)

(水东街西望东新浮桥和大东门外的上、下米街)

(清末县衙署外,城县官出门的情形)

(县城娱江门也称为北门,图为北门内的街道,旧称北门街,今称和平直街)

通往梌山的府前街(今惠城区中山北路)

“今生”

“九街十八巷”还挂在一些老惠州人的嘴边,却已经在年轻人的视线中渐渐模糊。九 街:北门直街、文兴街、金带街、塘尾街、后所街、打石街、府前横街、高第街、忠信街

/ 北门直街 /

原直贯惠州北城门的街道。

/ 文兴街 /

明末清初,此街靠近学院衙(现市十一小所在地),店铺多经营文房四宝,所以得名。

/ 金带街 /

古时大富之家多住于此,聚集着惠州最多金银首饰铺得名.

/塘尾街 /

水塘后面。

/ 后所街 /

紧靠某公所之后。

/打石街 /

从清朝至解放初,有十多家技艺精湛的打石店而得名。惠州首条步行街在此修建,打石街华丽转身。

/ 府前横街 /

正如其名,它是横陈于当时惠州府治门前的一条街道。

/ 高第街 /(疑更名)

惠州巨贾居住之地

/忠信街 /

十八巷:府背巷、白珩巷、兴隆巷、都市巷、象岭巷、尔雅巷、朱紫巷、叮咚巷、扬雅巷、游所巷、六角巷、淘沙巷、红花巷、牛角巷、万寿巷(宫)、大帘巷(大廉巷)、小帘巷(小廉巷)、百子巷(也称柏子树下)。

朱紫巷 人称猪仔行,取惠州话的谐音。出入鲜有布衣,多为朱门紫衣之士。

 六角巷 巷中原有一六角亭,可惜已毁。

叮咚巷 小巷狭长且两则均为高墙,挑水行于其中,难免叮咚声声。

/ 都市巷 /

地处热闹非凡之地,有都市之相。

/ 红花巷 /做有红印的白粄的小巷

/ 府背巷 /地处惠州府之后

/ 牛角巷 /状似牛角而得名

/ 象岭巷 /就在象岭上

/尔雅巷 /这里多为文人雅士的居所

......

另外被误认为九街十八巷之一的:

横廊下、十字街、四牌楼、万石坊、小西门直街、大西门直街、卖布行、三角市、金笼坊、姚屋巷、高屋坊、麻篮巷、仓前巷、张宅巷、六角亭、姚纱巷、姚家祠、高营坊、毓秀坊、红花巷、广福里、金鸡井、大菜园、九条龙、更楼下。

这些曾在惠州历史上闪亮的名称,如今只有老一辈人还在呢喃,昔日繁华已不为人知。除了少数改名外,大多数巷子和名称还在,却于繁华散尽后,成为被时光遗忘的寂寞角落。

老城区的历史和现状,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城市的传统与变迁。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