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 插线板新国标来袭,你家的插线板是不是该换了?

东莞消防
+ 订阅

你数过家里有多少个插座吗?

你想过万一它们有安全隐患,

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吗?

从2017年4月14日开始

国家正式实施插座新国标了

那么新国标插座和旧国标插座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10月13日我国已发布新国家标准GB2099.3-2015《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2-5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和GB2099.7-2015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2-7部分:延长线插座的特殊要求》。

新国标插线板

所以...“保护门”是什么?

保护门也叫安全门,是设置在插座插口内的挡片,没有使用时它是紧闭,用肉眼从插孔外部可以看到。

这为什么增加“保护门”

因为…

很多小娃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都市生活忙忙碌碌

家长们也不可能24小时都盯着娃娃们

一不留神

小孩可能会出于好奇

用手指或小金属物件碰触插孔内部

到时候…

因此

新国标要求插线板和转换器插孔必须设置保护门

避免儿童因为手指或金属物体误触导致触电事故

暖暖的   很贴心

新国标的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对线材提高了要求

比如我们常用的5米以下延长线插座,额定电流为10A,最小横截棉结由0.75平方毫米提高到1平方毫米,额定电流16A则从1平方毫米提高到1.5平方毫米,电线加粗后插座的承载能力就更强了。

二是对插孔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新国标规定,插座可以使用标准孔或者标准孔组合,但不能用其它孔型。这就意味着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的“万能插座”将不符合新标准要求。原因是“万能插座”看似使用方便,不仅能同时兼容两极孔和三极孔,甚至还可使用欧标、美标插头,但是插头与插座容易接触不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是两个新标准都提高了耐火阻燃性能的要求

新增了针焰测试项目,要求针焰明火与插座接触30秒钟后不起燃,或者起燃后30秒后自动熄灭。这一改变使传统ABS材质外壳的插座将不符合新的要求。

案 情 回 顾

2015年7月18日

河南省郑州市海关办公楼内一办公室因插线板短路引发火灾,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2014年2月17日

湖北省荆州市某居民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到120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事故系该楼内一居民家中插线板短路,引着周围可燃物所致。

2014年1月28日

四川省绵阳市一处板房宿舍楼突发大火,过火面积达到500平方米,消防员历时近两个小时才将大火完全扑灭。经调查,事故是由板房二楼一插线板超负荷使用所致。

插线板起火原因

使用劣质插线板

部分插线板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插线板的外壳采用的是不具备阻燃特性的材料,当这种插线板出现短路或者靠近火源时,很容易起火。还有的插线板用劣质的细铜丝作为电流导体,一旦电量载负过大,瞬间便可造成短路或漏电的危险状况。

插线板负荷过大

插线板的插头、电线、插孔等部位都是有电流限制的,如果插线板上同时接入多个大功率电器,容易使插线板负荷过大,甚至会烧毁、起火。

粉尘导致插孔堵塞

粉尘同大块的物料相比,更容易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并释放能量。当易燃烧的粉尘(可可、软木、皮革等材料的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只要一遇明火,就会发生剧烈爆炸。

“万能插线板”更易引发火灾

“万能插线板”的插孔较多,各种形状的插头都可使用。但这种插线板的接片与电器插头接触面积过小,容易使接触片过热,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插线板使用注意事项

禁止用手拽电源线拔插头

有些人为避免触电,在拔插头时不捏住插头,而是直接用力拽电源线。这样做会把电源线与插头连接的部位拽断,极易发生短路,引发火灾。

避免湿手插拔插头

用湿手去插拔插头,有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

插线板出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当插线板出现温度过高、打火、插头与插线板接触不良、插头过松或过紧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

注意不要超过额定电流

插线板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额定电流。插线板所插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超过插线板的额定电流,否则插线板会发热,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引起火灾。特别注意,不要将空调、微波炉、电视机等大功率家用电器插在额定电流值较小的插线板上使用。

切忌改变插头尺寸与形状

有的人买回电器后,发现插头与家中的插线板不相符,便采取改变电器插头尺寸或形状的方法。这样做容易导致插头与插线板接触不良,降低家用电器供电的可靠性,损坏家用电器以及插线板,甚至引起火灾。

避免插线板超期服役

插线板也有使用寿命,当插头插入插线板后经常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的现象时,表示内部的簧片弹性不足,插线板已到报废的年龄,需要更换。

养成用完电器就断开电源、拔下插头的良好习惯

要经常检查延长线插座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更换,长时间不用注意关闭总电源。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