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植物竟是“杀手”? 深圳全市统一清除薇甘菊!还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太危险了!

南方日报
+ 订阅

11月22日,为遏制某种植物的危害蔓延,

一场“轰轰烈烈”的清除行动

在深圳全市统一展开。

这种植物名叫“薇甘菊”。

听起来名字挺不错?

你是不是想到这样的小清新画面……

并不是!

“薇甘菊”目前已经成为

深圳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深圳市城管局组织开展薇甘菊清理行动。来源: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事实上,进入10月以来,

潮州市潮安区、惠州市惠阳区、

茂名高州市、汕头市澄海区等地

都采取各种措施来开展薇甘菊防治工作。

这种植物有何特别?

薇甘菊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成为当今世界十大重要害草之一。

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20世纪80年代,薇甘菊从香港传入深圳等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沿海各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造成极大的危害,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薇甘菊见草粘草,见树缠树,生长速度快。 黄少宏 摄

说到薇甘菊的危害,深圳市野保处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科科长郭强介绍:

薇甘菊喜光好湿,生长习性就是攀援缠绕在灌乔木上,覆盖在树木顶端,和树木抢夺阳光,但这样会阻碍树木光合作用,久而久之薇甘菊覆盖之下就会变成荒地。

深圳的亚热带气候和地理自然条件,

给了薇甘菊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郭强对记者说,

薇甘菊在深圳泛滥也会“选地”。

一是果园,“人工栽培的果园,水肥条件很好,而且果树低,薇甘菊很容易就能爬上去”;

二是森林的沟谷地,由于沟谷地一般都有溪流,符合薇甘菊好湿的习性。

那为何要选择人工清除?

郭强拿起一段薇甘菊,

茎上的节点上竟然生出了根。

“这就是薇甘菊可怕的地方”,郭强说。

地上未完全铲除的茎节及大量尚未死亡的茎节短时间内能生根长成新的植株,人工清除基本无效。特别是对野外大面积的森林,用人工清除不但不能减轻危害,反而会加重。在研究实践中发现,如果不能每年清理2~3 次以上,人工清除就会造成薇甘菊生长更加旺盛,危害更大。人工清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郭强透露,从2004年开始,

深圳市开始有计划清除薇甘菊,

到目前为止,深圳薇甘菊面积

从最高峰时的15万亩,

已缩减至四五万亩,缩减了2/3。

这些有着好听名字的生物

却不那么友好!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

红色,这是常绿针叶林松树秋天的颜色吗?

不,这是松树呻吟的颜色,

这是松树病变的颜色,

这是松树走向死亡的颜色,

是什么使在大风大雪下

都不改本色的松树变红了呢?

松材线虫(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它得了烈性传染病——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途径广,

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目前世界上尚缺乏治疗该病害

简便、经济可行的方法,

一旦感染,能让一株几十年的松树

在40天内彻底枯死。

遭遇这种烈性传染病,我们就要迅速行动起来,密切配合疫区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采取“及时、就地、彻底”的封锁措施,防止它扩散蔓延,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

及时就是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

就地就是疫区采伐所有松木只能就地消杀利用,不能调运出疫区,严禁疫木流通。

彻底就是全面及时清理松树枯死木,做到发现一株,清理一株,不留死角,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做好除害处理。

红火蚁

——“无敌的”蚂蚁

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

源自南美洲,在1930年传入美国,

并于21世纪初通过家具垃圾

传入广东吴川,

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

红火蚁有五凶:

喜攻击、爱咬人、吃种子、

蜇动物、钻电箱,

其尾部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

人被其咬伤后,会持续灼热样疼痛,

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

少数体质敏感的人

可能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山边及路边可以看到红火蚁的踪迹(图片来自网络)

小小红火蚁,不可不提防。在野外漫步游历,要关注前方是否有凸出土包,脚下是否有红火蚁爬行。如发现或通过辨认,确认为红火蚁巢,应立即让部队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灭杀。官兵应扎紧迷彩服衣袖口,有条件的要戴上手套,尽可能避免裸露皮肤,减少被叮咬的可能。

万一被红火蚁咬伤,要及时用肥皂与清水清洗伤口。若多处受伤或反应严重,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需要提醒的是,在红火蚁出现的地方,要注意远离蚁窝,千万不要踢踏蚁窝,惊动红火蚁,避免被叮咬。

被红火蚁咬后留下的疤痕(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