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丑柑上市了?官方发声:未成熟!3月以前上市的均为假冒!

农财宝典
+ 订阅

原本零售2元多的蜜桔,为何摇身一变,成了高价的“名牌”杂柑?

就在前一阵子,四川资阳市的普早蜜桔大果地头价突然一路上涨,最高达到1.8元/斤。卖价高本是好事,当地柑橘代办韩波却开心不起来……

韩波向记者透露,这些因果商抢购而反常涨价的大果蜜桔,大多被包装成“丑柑”和“耙耙柑”,被卖到超市和水果店里。

“蒲江丑柑”遭假冒

官方发布辟谣声明

10月31日,蒲江丑柑产业协会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声明,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谓“蒲江丑柑”“蒲江耙耙柑”均为假冒产品,真正的蒲江丑柑(不知火)和耙耙柑(春见)还未上市。

声明一出,得到不少种植户的转发支持。

“往年也有这种情况,但今年发生的频率尤其高。”蒲江丑柑产业协会秘书长徐建表示很无奈。全国各地都有假冒现象发生,包括线上和线下。“东北、北京、郑州……包括我们成都,水果店和超市里都见到过假冒丑柑,大多是大个的蜜桔冒充的。”

超市里的假“丑柑”和真正的丑柑

超市里的假“耙耙柑”和真正的耙耙柑

本是蜜桔,怎么就成了形状差异那么大的丑柑?韩波告诉记者,近期气温猛降,导致本地普早85mm以上的大果有点浮皮,便有果商动了歪主意,拿来欺骗消费者。“有的直接在蜜桔上套上丑柑的包装纸袋,这种情况,果农也很无奈!”

蜜桔被不良果商包装成丑柑过程实拍!

据了解,目前距离真正的蒲江丑柑和耙耙柑的上市日,实际上还有几个月之久。蒲江丑柑产业协会发布的声明也同时指出:

1、当前,“蒲江丑柑”、“蒲江耙耙柑”正值成长、转色期,全县果农正在进行施肥、套袋等管理工作,尚未成熟上市。

2、2017年《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蒲江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柑橘质量安全及品质管理的通告》明确规定:蒲江丑柑(不知火)采摘时间为2018年3月1日以后(可溶性固形物≥13%);蒲江耙耙柑(春见)采摘时间为2018年1月20日以后(可溶性固形物≥12%)。

《通告》全文(可点击大图查看)

不知火、春见走红

假冒现象多于往年

丑柑又名不知火,和耙耙柑(春见)都是四川省主要发展的晚熟杂交柑。近两年来,四川这两大潜力品种发展势头迅猛,行情水涨船高。2017年上市季,不知火和春见产地收购价平均达到5元/斤以上,尾期甚至涨到8元/斤,成为不少果商眼中可和沙糖橘、沃柑媲美的潜力明星品种。

蜜桔市场零售只有2块多一斤,但丑柑和耙耙柑可以卖到七八块,这巨大的差价带来的暴利,让有些不良商家眼红。徐建表示,这首先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次会对蒲江的柑橘品牌造成恶劣影响,继而伤害到果农的利益。“有些人说蒲江丑柑不好吃,实际上他们吃到的根本就是假冒产品!这种现象一旦蔓延,到了上市季,真正的蒲江丑柑和蒲江耙耙柑反而会卖不出去。”

丑柑(不知火)因优越的口感受到市场追捧

徐建告诉记者,去年蒲江丑柑产业协会对几起假冒案例进行了投诉,有的线上商店采取下架,有的进行了赔偿、道歉。“但假冒现象泛滥,不可能一个个地去解决。实际上,很多商贩、超市由于分辨不清柑橘品种,同样被不良人士蒙在鼓里,成为受害者。”去年,有一位河南的果商,看市场上的“丑柑”卖得火热,特地跑到蒲江收购。当地果农只得告诉他,真正的丑柑还未进行转色,要3月份才能上市。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对产地进行严格把控,包括上市时间和上市品质。协会、商会、一些种植户组织,都会对本地流出的柑橘进行巡查,防止早摘、果品不过关等情况。”徐建表示。

柑橘市场乱象多

市场监管、品牌保护须完善

近年来,柑橘品牌假冒的例子数不胜数,记者粗略盘点了一下,近年来市场上常见的假冒现象有以下几种:

假冒方式一:贴名牌

即同一类柑橘,冒用比较知名的产地或品牌,这一现象最为常见。橙子喜欢包装成“赣南脐橙”,蜜桔喜欢写上“江西蜜桔”,贡柑总是“德庆贡柑”,沙糖橘总挂着“四会沙糖橘”的牌子……

假冒方式二:张冠李戴

例如本文案例中的假丑柑、假春见。此外,还有温州柑冒充南丰蜜桔,南丰蜜桔冒充沙糖橘……

假冒方式三:挂羊头卖狗肉

有不少柑橘代办曾向记者反映,有果商从当地收购少量果面好、口感佳的蜜桔,盖在质量差的蜜桔上面,卖到市场上。这种果被称为“面果”。

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的各种“橘”

“假冒现象的泛滥,说明蒲江丑柑、蒲江耙耙柑的品牌保护机制还不够到位。”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专家李闯表示。而对于柑橘消费市场上的各种假冒伪劣现象,他建议,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是市场的执法部门,如工商局或者是质监局,可以开展联合行动,对销售终端进行执法,去打击那些以次充好、滥用或者冒用品牌的行为。其次,产地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配合执法行动,进行取证,必要的时候进行诉讼。这也是维护品牌自身声誉的一个过程,不过难题在于成本比较大。第三,是教育消费者去消费品牌化产品。但前提是品牌本身已经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我们建议产地对产品建立可溯源机制,做到来源、去向可查,让冒充产品无路可走。”

农财君说:假冒产品损害的,最终是广大果农的利益,让我们一起向假冒说“不”!

文|农财网柑桔通记者史劲草

本期编辑|叶思敏

投稿、报料请联系:

固话 020-83003789

微信 18613130814

邮箱 859613372@qq.com

商务洽谈请联系:

高先生18675823392(手机、微信同号)

吴先生15820203560(手机、微信同号)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