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很多错觉解释为左右半脑的使用不同,是营销者愿意做的事,也是大伙儿愿意相信的事情。究其原因,在于大脑太神秘了,它操纵着你所有的行为,而你对它却一无所知,你不得不用套用简单理论假装洞悉了这一切。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左右脑究竟有什么秘密。
(资料图/图)
朋友圈疯狂传播的“左脑还是右脑”又被不怀好意的程序猿们盯上了,几次填写相同的答案,却得到不同的结果。一分析,原来有随机数,这意味着你打开页面的那一刹那,结果就已经随机生成了。
又被骗了!
心理学家指出,这是一种巴纳姆效应。这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其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情况差不多如此吧。比如左脑11岁右脑33岁的人被形容为,“这样的你十分优秀,但有时也让人心疼”;左脑30岁、右脑49岁形容语是,“感觉是个了不起的人呐”;左脑46,右脑19岁,“不得不说,这样的你很棒啊”……
所以,朋友圈每张截图的真实声音其实是—“不要这样吹捧我,我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啦。”在占卜、星座、性格等各式各样测试中,这一幕真的很熟悉诶。
这不是你第一次被骗,也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尤其是关于大脑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历史已经证明,大家已经在上面栽了跟多跟头,而且是不吸取经验地继续栽跟头。
举几个例子:不久前火遍英国的“白金还是蓝黑”的裙子问题,明明只是个典型的视觉错觉问题,竟然被某些营销号硬生生解释为左右脑;网上还流行一个舞女转动的顺序测试,据说是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但实际上是网页设计师茅原伸幸在2003年设计出的「旋转舞者」影像。
著名的舞女形象。
(如果你用手指以和你看见的舞者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画圈,一会儿就会看见舞者向反方向旋转。)
把很多错觉解释为左右半脑的使用不同,是营销者愿意做的事,也是大伙儿愿意相信的事情。究其原因,在于大脑太神秘了,它操纵着你所有的行为,而你对它却一无所知,你不得不用套用简单理论假装洞悉了这一切。
左右脑分工没有你想得那么悬殊
对脑科学的理解有三大骗局:人的大脑利用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实际上利用率很高),脑细胞不能再生(部分脑细胞可以再生),最后就是左右半脑分工明确。这些说法是如此朗朗上口,口耳相传中,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科学地说,左右脑是有分工的,但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悬殊和明确。
该理论大约来自1961年的”裂脑”实验。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并提出左脑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比右脑好一些,而右脑在图像图形处理上,则要优于左脑一些。
(资料图/图)
斯佩里本人因此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就在当年,斯佩里在诺贝尔奖演讲中说:“关于认识模式的左——右两分法只是一种很易放肆无羁的观念。在正常状态中,两半球看来是紧密地结合得如同一个单位而进行工作的,而不是一个开动着另一个闲置着。所有这些问题中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甚至关于不同的左右认识模型的这个主要观念仍处于挑战之下。”
这可以说是史上被质疑最多的诺贝尔奖神经科学工作,有很多工作都在讨论斯佩里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比如同样有人使用分裂脑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却发现与诺贝尔奖得奖论文不一样的结果。
而在本世纪初,人们发现,其实在完成语言、逻辑思维等任务的时候左右脑都会参与,而左脑对细节更加关注,右脑则更看重大局。部分研究更是直接怼了回去,如2013年发表在SCAN上的文章(Aziz-Zadeh, Lisa, Sook-Lei Liew, and Francesco Dandeka, 2013)就发现,其实在做视觉创造力工作时,左脑更激活。
简言之,目前被明确认为的一点是,左右脑分工更像是处理方式上的不同,而不是功能上的不同。在很多底层处理方式(比如挥手、走路)上,左右脑可能有差异分工,但在许多稍微复杂一些的处理行为上,必须左右脑协同。
针对“裂脑人”得出不一样的分析结果(资料图/图)
“右脑开发”培训班
“左半球控制右手、右半球控制左手”,这个极尽简化的表述像魔咒一样席卷了大众心智。很快,它演化成为更加通俗浅显的“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形”,并使人们相信,左右脑分别负责人体不同的功能,管理不同的区域,各司其职,互不相干。
但诚如日本神经心理学家八田武志所言:“对于这些有关左脑和右脑功能的说法,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谎言,是那些不从事研究而专门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的人制造出来的一种假象,从事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从未这么说过。”
左右脑的功能差异是相对的,它们以不同的信息处理水平相互联系、协同活动,不管什么科目,既与左脑有关,也与右脑有关,有三点需要注意。
首先,不要迷信所谓的“右脑功能”。总有人相信一些大师都是“右脑型人才”,比如爱因斯坦,但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论文发现,爱因斯坦的左顶叶比常人要大,而顶叶这片脑区主管着视觉空间认知、数学能力和运动想象能力。这说明,爱因斯坦异于常人的主要是左脑,而不是传闻中的右脑。
其次,不要迷信乱七八糟的“右脑测试”。研究表明,尽管右脑控制左手,但也不是所有的左撇子都是右脑占主导,有统计甚至说,不到20%的左撇子是右脑型。因此,不要相信看图或者做题就能测试出你的主导脑,这要通过科学的脑扫描和脑测验才能确定的。
最后,更不要迷信商家鼓吹的“右脑开发”。左右脑只是底层处理方式的不同,有些人竟然倒推出“右脑是创造的源泉” “右脑开发是一场教育革命,一场开发创造力的革命”,因此刻意用强迫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拿笔,谓之“左利右脑”,也真是令人叹服的脑洞了!
这逻辑太有市场了。前不久新华社调查了一家“脑立方”的教育机构,号称能短短几天时间“开发”孩子右脑,提高学习潜能,甚至做到“蒙眼辨色”“七天成诗人”“过目不忘”,16天就收费6.8万,家长们还怕报不上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