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讨论香港导演北上的成败,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港味与内地口味之间进行判断的裁决,说某些导演丧失自我了,说某些导演有新突破了等等。
但我们在讨论时经常忽略一个事实:香港长久的电影工业体制打磨出来的导演(大多数),只把电影当做一份工作,只是恰巧这份工作和艺术沾边。
所以不管影评人或影迷如何评价香港电影或者香港导演,他们在现有的电影工业基础上依然能够如鱼得水,好多香港电影人不会空谈电影美学,这就是一份工。典型的例子就是邱礼涛。
之前凭借恐怖片、B级片成名,好像基本与内地大银幕无缘,五一档凭借一部《拆弹专家》让不少观众尤其是80后影迷非常惊喜:邱礼涛宝刀未老。
两个月后,他执导的爱情片《原谅他77次》上映了,片名狗血了些,但还是能秒杀大多数内地青春爱情片。
还有“致敬自己”的B级色彩强烈的《失眠》,以及今天开始在院线上映的《常在你左右》。效率高得惊人。
在老一批港片影迷眼中,邱礼涛的代表作《阴阳路》系列,与林正英的《僵尸》系列、洪金宝的《鬼打鬼》系列、李碧华的《鬼魅》系列都是港式恐怖片的经典。
而这其中,《阴阳路》系列是较晚的一个,从1997年至2003年一共推出了19部,简直是工业流水线的速成品。
而这部《常在你左右》是《阴阳路》系列的延续,对这个20周年的系列进行一次新的生发,可以看做是《阴阳路之常在你左右》。(《阴阳路》第二部叫“我在你左右”)
不管是致敬也好,还是延续也好,《常在你左右》都在努力恢复香港恐怖片鼎盛时期的做法。那个时代的香港恐怖片,在细节上相对来说比较粗糙,道具比较随意、表演相对夸张,但优秀的一点是——“日常生活的质感”。
这是香港恐怖片的优良传统,不会提出一些复杂的设定,不会远离现实生活本身去构建恐怖世界,不会让角色的设定脱离社会家庭关系。
所以我们看《阴阳路》系列会觉得特别贴切,都是发生在市井巷尾、高楼单位、多个家庭中间的鬼故事,这个系列基本是以多线索、多视角最后汇合到一个故事点的叙 事方式来讲述东方式的鬼神观:惩恶扬善,因果报应,敬鬼神而远之。
《常在你左右》也严格遵照了这个经典的叙事模式,展现的是一个当代背景下的恐怖群像。
电影以一场复杂的跳楼自杀+车祸+意外的魔鬼夜晚为核心,从卷入这个夜晚的多个角色分别展开,
古天乐和佘诗曼、罗兰为一组,
张智霖和蔡卓妍及男友为一组,
林雪和苑琼丹(石榴姐)为一组,
跳楼姑娘和林家栋为一组,
每一组或者是家庭关系,或者是因果对应关系,比如跳楼姑娘是造成之后一系列惨剧的起因,林家栋是最直接的承受者,张智霖造成蔡卓妍男友的死亡,也是直接的对应关系。古天乐这一组与林雪这一组纯熟”戏剧性“意外,所谓天降横祸就是如此。
《常在你左右》这么多组的故事分别展开,需要导演纯熟的叙事能力来把控,每一组都得照顾和平衡,还要在各组之间进行联络,汇聚每一组的力量让整个故事凝聚为一 个整体,这种多段多线索的叙事在恐怖片中可谓是屡试不爽,能够通过群像展现的方式突出伦理主题,每一组都不一样,娱乐性也十足。
要特别说一下,虽然在番位上林家栋只是第三男主角,但从戏份上和表演上看,这位金像奖影帝可是反客为主了。
林家栋身上的那种“邪魅”的气质非常适合电影中的角色:欠债赌徒,单身loser,偷尸体首饰的殡仪馆员工。其他几位男主角古天乐、张智霖、林雪,都不是邪角,林家栋是这部电影的气质奠基者,也是善恶报应的焦点。而随着剧情发展,林家栋脸上不断出现一些“灰斑”,这种细节让人不寒而栗。
前面说过,《常在你左右》的内核观念还是港式恐怖片最常见的主题:因果报应,敬鬼神而远之。这里要强调的是后一点”敬鬼神而远之“,在香港恐怖片中,不是所有悲惨都是因为做了坏事,而只是不敬鬼神(本身也可算坏事罢)。在这部电影里,林雪和苑琼丹的养女就因为在车祸现场拍照而遭遇横祸,林家栋从尸体身上偷首饰也是不敬的一种。这是典型的民间文化。
我们现在看香港恐怖片,基本就是个怀旧的过程。作为华语电影中非常成熟的类型,港式恐怖片在新时代的新语境下依旧有强大的生命力,《常在你左右》在各种恐怖 之外,还有个“温情与爱”的主题,尤其是佘诗曼和蔡卓妍的故事,基本是微缩版本的《我左眼见到鬼》,对爱人的生死执着,非常动人。
因为是《阴阳路》系列的致敬和延续,《常在你左右》中的演员也有许多是参与过前作系列的卡司,除了古天乐这个雷打不动的主角,喜欢港片的影迷会看到好多熟悉 的黄金配角:比如张达明,比如苑琼丹,还有“鬼后”罗兰。
经典系列的当代演绎,经常会有惊喜出现。《常在你左右》就是这样的作品,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经典模式下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