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顺德:不舍区邦敏,期待郭文海

南方+

文|龙建刚

今天上午,佛山市顺德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读关于顺德区委书记的职务任免文件:交棒的是区邦敏,接棒的是郭文海。

今天的顺德上演一场动情的告别,尽管这场告别迟早都会到来,但人们想不到这么快发生。今天的顺德让人想起张信哲的那首老歌《依依不舍》。

顺德区领导干部大会现场。戴嘉信摄

顺德是一片传奇的土地,是辉煌中国的精彩细节。人们关注顺德区委主要领导的变动,就是关注顺德以怎样的姿态续写最新的顺德故事。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引领者,顺德总是提供宝贵的样本和经验。

区邦敏的顺德岁月不到三年,时间很短,但做得很棒。

2014年11月28日,区邦敏以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之身出任顺德区委书记,他坦言自己“有压力”,这话不是谦虚。

区邦敏。戴嘉信摄

顺德以经济发达著称,顺德人以自信自强闻名。“顺德佬”不是一个贬义,而是外地人对顺德人的敬意,因为这个群体与财富、美食、功夫连在一起。

区邦敏接手的顺德是全国百强区冠军,经济规模在省内超过众多地级市,甚至富可敌省。这个巨大的“盘子”不是区邦敏的压力所在,区邦敏长期操盘过的南海位居全国百强区亚军,经济总量比顺德少那么一点,但也是一个富可敌省的“超级明星”。

顺德人不好忽悠。“世界美食之都”这个名号,也就意味着顺德人对食材和味道的极端挑剔。雄厚的经济实力、长期的明星地位,让顺德人表面上谦虚、骨子里傲气,他们的眼光火一般热情、也刀一样锋利。能否被顺德人认可和接纳,这是区邦敏必须在意的。

区邦敏一向是果敢之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是他的性格。初来乍到,他就向同事们表明态度:来顺德就是想做点事,索性放开手脚来个潇洒走一回。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区邦敏说得最多、盯得最紧的是开放。他说:发展是中心、开放是法宝,顺德不融进外面的城市格局,慢慢就会被边缘化,这是最可怕的。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到基层调研,而是跑广州谋划地铁7号线进入顺德,提出将顺德北部片区作为开放的排头兵。

广州7号线一期工程西延顺德段陈村站现场。摄于2016年6月23日。戴嘉信摄

这样的出招和布局,来自于对顺德形势的把握和判断:其一、与走向世界的顺德企业相比,当时顺德政府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严重滞后;其二、顺德的发展需要新资源、新平台。

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而言,顺德北部片区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东接广州南站、广州大学城,北与佛山禅城、南海桂城隔东平河相望——这是佛山城市程度最高的区域。

从广佛经济圈审视,选择北部片区作为顺德开放的龙头,这无疑是一步妙棋,但从顺德角度来看,这又是一招险棋。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一些顺德人有一种心理——不怕和世界接轨,就怕和佛山走近;二是大良、容桂所在的东部片区长期是顺德的经济中心和情感中心,集中人力、财力来建设北部,顺德人心理上难以接受;三是北部战略很容易被理解为只做佛山新城、忽视顺德新城区。

佛山新城。戴嘉信摄

非议和阻力不小,但区邦敏不为所动。他说了一句很“霸气”的话:在机遇面前,错过就是罪过。与之相匹配的是他的用人原则:拦路者斩,观望者移,得力者上。

有比较才有发现。打开眼界才能打开世界。

2016年3月17日,在率领顺德党政代表团到广州、深圳和华东地区考察归来的总结会上,区邦敏直言不讳地谈起“顺德问题”:我们放松了对经济产业的引领,该出手时没出手。我一直都在观察,很多思路、做法顺德是率先的,比如三旧改造、南方智谷等,但后面就满足了,没有做到位,现在仰视别人。这样说不是否定过去的改革和工作,而是要痛定思痛。太早讲大家不接受,但再不讲就是对顺德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

这是区邦敏的直率和担当。

主政顺德近三年时间,区邦敏两次带队到德国路演,目的就是为顺德的开放找资源。汉诺威展览公司的进驻、佛山机器人学院的成立、库卡的华南布局、智能制造创新园的启动——这些可圈可点的成果背后,是顺德的实力,也是区邦敏的魅力。

顺德北部片区多个重点项目投入建设,进一步提升顺德城市综合竞争力。戴嘉信摄

没有速度的子弹打不死人——这是区邦敏的“金句”。他喜欢打闪电战,顺德人、德国人都非常欣赏他的雷厉风行。

当潭州国际会展中心以 “顺德速度”崛起之际,区邦敏所力推的广州大学城卫星城以及教育、卫生系统综合改革也风生水起、势如破竹。这种把“配菜”当“主菜”的超前之举,让顺德找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玩法”。

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带着顺德冲到世界的舞台上去闯荡,区邦敏的“潇洒”,让顺德人服气。顺德一位老干部感叹:顺德又发出了男人的声音。

开放战略让顺德发展有了新方向、新平台,也让顺德心态步入了新境界:融入广佛都市圈不再是敏感话题。不能小看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其实就是另一种“顺德自信”的确立。

建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这是区邦敏的顺德愿景。只是时间太短,区邦敏还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他把一手顺德好牌连同他的遗憾,留给了他的接任者郭文海。

郭文海。戴嘉信摄

环顾佛山,顺德的作用举足轻重;放眼全国,顺德也堪称一面旗帜。这样的地位,决定顺德区委书记的人选必须过硬。

选择郭文海主政顺德,这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和区邦敏一样,郭文海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大将、猛将。他是湛江人,已经在佛山生活了30多年,不断变换的工作岗位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有佛山本土干部最鲜明、最可贵的务实作风。尽管他此前没有在顺德的工作经历,但他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任上,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顺德重要人事安排、重大工作部署。对顺德的了如指掌,足以保证郭文海和顺德之间没有磨合期和过渡带。

和郭文海共事过的人都有一个评价:拼命三郎。他对工作的投入、对细节的专注有口皆碑,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他担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时间不长,但却把佛山城市形象的推广带入了新格局、树立了新高度。由他接任顺德区委书记,这是顺德的福气。

在郭文海执掌顺德之际,首期投资高达600亿元的佛山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也落户顺德,这是一份很好的见面礼。与此同时,广东也公布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深圳、广州、东莞为主体,打造广东创新驱动的引擎,成为广东链接全球创新体系的门户。作为经济规模位居广东第三的佛山,如果不能对接这条走廊,很可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化解这样的压力和风险,佛山迫切需要顺德、南海去思考、去担当、去突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顺德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平台。郭文海不会轻松,或许只有在巨大的考验面前,我们更能发现郭文海的优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和顺德一起期待、一起见证。

(作者龙建刚系资深媒体人、著名时事评论员)

【图片】戴嘉信

编辑 王虹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