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官 科
何润东所饰演的吴聘,祭出整容般的演技,把一个温润如玉的暖男演得如春风般和煦,俘获大批师奶粉与少女粉。
文|July
《那年花开月正圆》近期最让人感怀的一集,是刚刚在迪化接了大单子的吴家少奶奶周莹,一个人提着灯笼走在空寂的庭院中,倾颓的吴家东院因她起了回春之色,草色湿润,明月当空,斗拱翘檐却勾住心事连连。
深夜酩酊,梦里不知身是客,与先夫在这大院角角落落相偎相依的画面,又历历在目,她却已经是个旁观者。屏幕里的周莹哀而不伤,看戏之人心中却满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郁重苍凉。
这也是《那年》提前释出的3分钟一镜到底预告片——当初诱我入坑的一幕。
跟我一样入坑的观众还有很多,何润东所饰演的吴聘祭出整容般的演技,把一个温润如玉的暖男演得如春风般和煦,俘获大批师奶粉与少女粉。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除了爱情,他带给周莹更宝贵的是尊重,这也是让人物小传演变为女性史诗的关键。娶她,并非为了让她在金丝笼里享福,而是让她拥有光明正大的名字,不再混迹于泥浆野地,钻营于蝇头小利。
故事的开篇不可谓不精彩,我倒不认同部分观众所说的“用力过猛”、“违和”,窃以为周莹在初期的“原生态”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一个野路子出身的丫头被孙俪演得有种清透感,猾黠而实诚,聪明而机灵,看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能地以插科打诨掩饰内心深处的动荡不安,直至归顺吴家之后,才褪去保护层,仿佛过客有了根系,生存有了凭恃。
剧中有许多留白和可推敲的地方,合上案卷,也需冥思良久。表面上是花好月圆,实际上,几股暗中敌对势力早已密布暗结:杜明礼所代表的朝野权势倾轧,胡小姐代表的情仇私怨,沈家代表的利益纠葛,交错交叉,隐而不发,危情四伏,剑拔弩张。几笔轻描淡写就完成了整个框架的构建,先抛出一张网来,把观众罩在故事中央。
所以,如何穿针引线、草蛇灰线,成了这部剧值得期待的地方。也因为几条线密集勾连,无论怎么回想,都有劫数难逃的无奈,由此增加了命运的颠沛与渺小。想想看,泾阳城内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如蝼蚁般死于非命、死于流血暴毙、死于名节尽毁,就连明哲保身都难以避免卷入时代的恶斗漩涡,接连领便当的速度直虐得人死去活来。
这剧最吸引我的,大概就是从一开头倾泻出来的悲凉。总在那些转捩点的时刻,想着到底人有没有这种预感和觉知。眼看起朱楼,宴宾客,眼看楼塌了,几近不可弹动、不可逆的宿命。
身处漩涡中心的周莹,尚无法洞悉全局,也只能感慨于吴聘的死:“从你走了之后,所有的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而所有的不快乐,都是那么的长久。”茫茫人生像一座荒原,所有的故人都有他的影子,所有的快乐都不敢张扬声息。人世最伤,就是有些事情发生过留痕,令今后的欢愉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前三分之一的剧情跌宕起伏,看得人血脉贲张,在周莹正式接管吴家大院之后,却有了不合理的倾斜。坏人呈脸谱化的低技术表现,除了杜明礼坚守反派的最后一面旗帜,几乎所有的异己力量都拜倒在石榴裙下。
尤其一趟迪化之行,沿途化缘,斩获迷弟无数。嫉妒也令其他女性角色变得丑陋,不是黑化就是在黑化的路上,仿佛入了玛丽苏的魔怔,甚至有网友说“幸而吴家父子早亡,在神坛上没崩落”。
诚如孙俪所说,优秀的女演员理应享受大女主的盛世。对于周莹这种具有性别和时代双重革命性的角色,大家更想在绝处逢生和衔枚疾进中,看到她令人信服的人生轨迹,从中洞悉时代的沧桑剧变,而不是披挂着主角光环上阵告捷。快意恩仇的爽快,终是浅层满足,最终洞穿心灵的,还是传奇还原成人那一刻时的不幸与万幸。
还好,有真实的人生做底,观众仍然有丰富的脑补空间。周莹一生念顾夫君,将过继的儿子取名为怀先。而她也请风水大师算过,为保子嗣官运,死后都没有入吴家祖坟。在生时不断磨砺自己,像利剑出鞘,其中有时局与时势的成全与逼迫,或也有源于亡夫的约定。
全剧终最让人感怀的莫过于四叔那句话:“其实所有人都是过客,早晚都得散。聚的时候就要卯足了劲地开心,等到散了呢,谁也别惦记谁,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开心。”通透的人儿,活出了大智慧。
然而句句洒脱,也字字怅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平湖水破的澹澹然,也是回眸前尘的淡淡然。
▼ ▼ ▼
那年花开月正圆
导演: 丁黑
主演: 孙俪/ 陈晓/ 何润东/ 任重
类型: 剧情 / 古装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7-08-30
编辑|胡雯雯
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