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报业佛山云智库选取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大连、郑州共11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策划推出以城市比较研究为特色、服务于佛山创新驱动发展的智库产品“城市方法论”。
9月,南方日报跨省调研组走进成都。
今天,带来第二十九篇走读行记。
一项什么样的人才激励政策,会在激励诺奖得主团队的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园里的年轻教师?
在回答南方日报调研组这个问题时,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干部与人才处工作人员吴亚波不时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
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2014年获得国家批复设立。今年8月中旬,《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办法》(下文简称《英才计划》)正式发布,专门设立了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补贴引进的各类人才。
吸引年轻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城市所认识。成都市正在大力吸引全国年轻人才,并于今年7月发布相关规划,提出了“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目标。
特别是今年7月,成都首次进入了大学本科生“零门槛”入户时代。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更是以空前速度进入成都。
9月中旬,调研组走进天府新区等地,直击各地青年成为“蓉漂”的“第一现场”。
从五万元到一个亿
让每位人才“过得美”
形态各异的高层建筑、鲜花绿树掩映的街道和广场,让每个第一次走进天府新区的人们,都能体验成都最现代的一面。
新区、新城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定位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天府新区也是如此。在人才政策上,天府新区就打出了成都市最有代表性的一张牌。
今年8月14日,天府新区正式推出《英才计划》,专门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补贴引进的各类人才,资助人才项目,对人才入户、安居、教育、医疗全面保障。
“我们这个计划的理念是‘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要让人才在天府新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过得美’,因此设计了很多成都乃至国内首创的做法。”吴亚波说。
对人才标准和激励的空前精准化划分,是《英才计划》的一大创新之处。整个人才标准划分共有130个标准子项,将科技类人才设为A类;金融等各产业类设为B类人才;教育等社会服务保障类人才设为C类。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英才计划》提出的人才标准体系,是目前国内各种人才计划中,最广泛、包容性最大的人才标准之一。”吴亚波说。
“我们最高的人才标准覆盖到诺贝尔奖、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等顶尖人才,这类人才可享受500万元补贴。” 他介绍。
此外,普通市民也有机会获得激励。例如在直管区幼儿园、中小学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也能被认定为优秀人才,可享受10万元补贴。
而进入天府新区的顶级团队项目在获得认定后,也可以获得综合性资助,其中特别优秀的可给予1亿元的支持额度。《英才计划》还设立了天府英才技能专项,金额为5万元。
“5万,钱不多,却体现了我们人才工作的重要导向——只要能为天府新区作出贡献的劳动者都是人才。”吴亚波介绍,从5万到一亿元的激励,体现了一个“从头到尾”的过程,从“踩油门’”到“开上路,加油冲刺’”,天府新区希望让各个阶段的人才都能从中获益。
作品“热播”也能获认定
奖励政策“文理兼收”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天府新区也打破了很多常规。根据《英才计划》,每年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实际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上9个月以下,符合特优以上层次人才标准的人才,就可申请认定对应层次的“柔性人才”。
“很多地区都在花巨资追求一流的人才,但不少人才很难长期留在一个地方。”吴亚波说,“所以我们真正贯彻‘不求所有’的理念,符合条件的人才,只要在每年这里工作3个月以上就有条件申请认定,拿到补贴,这也是真正对人才的尊重。”
一个此前未被公布的幕后细节是,为了做好《英才计划》的各项具体决策,天府新区组织部门历时半年时间,专程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光明新区,以及武汉光谷、贵阳贵安新区等地学习先进做法。
“我们不敢说有媲美北上广深的人才竞争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天府新区确实已经积极参与到人才争夺战之中。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向优秀地区看齐,要拿出全国一流的人才政策。”他介绍说。
《英才计划》中,有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导向:除了对科技创新型人才,以及金融等经济类行业人才加以鼓励外,还为其他领域的“文科生”、文体人才留出了大量的空间,这尤其能够体现天府新区在人才政策上“海纳百川”的意图。
例如,音乐、影视等文艺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且作品在ALEXA网站排名前500的网站首页热播有较大影响的人员,乃至获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的二级会展策划师,都有机会获得相应的人才认定。
要吸引、激励的人才越广泛,政府需要支出的财政资金就越多。为了一个人才政策设立10亿元的资金,这种做法在全国也不多见。
在调研组走访天府新区时,该计划的具体落地操作办法正在酝酿出台。“很多人已经等不及了,我每天要接到30多个咨询电话,国内外都有。同事们也都在接电话。”吴亚波说,尽管每天都要解答不少问题,但他仍然倍感兴奋。
大学生落户飞速增长
两个月吸引超过2.6万人
桌子、椅子、表格,整个大厅里都是低头填写材料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人还拖着行李箱。走进天府新区在西部博览城为 “大学生落户”业务开辟的办证场所,这样的景象正在成为常态。
在天府新区推进《英才计划》的同时,一系列由成都市层面主导的人才政策也在发挥作用。今年7月初,成都宣布将大力推进“蓉漂”计划。不久后,《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公布。
其中“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这一条款,在全国引发轰动。有关部门解读时表示,成都将努力打造最具包容性和最具人性化的人才落户制度,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
“从7月21日,新的入户政策实施以来,凭本科毕业证到天府新区落户的人一直持续不断。累计到8月3日上午,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一万人大关。”天府新区公安办证中心主任杨理琴介绍。
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历落户天府新区的人才中,35岁的青年占95%以上,毕业于985和211高校的分别占比17.91%和34.84%;硕士毕业生占到12.15%,博士占到0.41%。
到9月下旬,已经有2.6万人通过这个渠道落户天府新区。杨理琴在天府新区工作六年多,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高昂的入户潮。
她介绍,在往年一些平峰时期,大学毕业生每月落户天府新区的人数只有几十个,还不如7月以来一个上午的申请的人数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初办理这项业务的场所不堪重负,为了给来落户的人才提供一个更舒适更优质的办理环境,在天府新区党工委的支持下,天府新区公安部门迅速把学历入户的受理平台整体迁入西部博览城一个面积一万二千平米的展厅里,同时开设40个办理席台,并为办理落户的人才提供免费乘坐的摆渡车和专线公交车。
在调研组到访的当天,尽管成都正在降雨,展厅内仍然有数百人正在办理落户业务。“大家对落户成都、落户天府新区的热情特别高,之前最多的一天,我们为1200人办理了业务,最晚的一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半。” 杨理琴说。
杨理琴带着同事们每天加班,中午只有一会时间扒几口盒饭,然后就要投入工作。面对每天数百名申请者,他们也在不断优化办理流程。
调研组看到,目前天府新区已经把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手续整合到一个大厅里,形成一站式服务。资料齐全的、符合条件的办理者,最快两小时就能把户口迁到天府新区。
“这两个月到这里落户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我接触过最远的是一对来自大庆油田的四川籍夫妇。他们听说新政之后非常激动,赶乘飞机凌晨到达成都就直奔来办手续,他们将尽快辞职把家搬来成都。”民警刘培川说。
在现场,调研组了解到,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大学毕业生,准备借此机会落户成都,并在成都长期发展。一位正在成都找工作的女大学生很快就办完了手续,她告诉记者, “没想到这么简单就成为成都人。”
在她的身后,一面几米见方的巨大海报上,用暖暖的大红色印了一句祝福:“恭喜您成为天府人”。
【记者】赵越
【图片】天府新区公安办证中心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