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深大校长谈做慈善:宁愿每人捐两千,不要马化腾2000万

南方+ 记者

“做慈善不要天天盯着几个大佬,(当年)我在深大搞校友基金时,对提出给马化腾写个条子或打个电话的要求,都一概拒绝。我宁愿要每个毕业生出两千元,不要马化腾的2000万。”原深圳大学校长,现任深慈联名誉会长、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院长章必功在9月5日举行的深圳庆祝第二届“中华慈善日”暨首期慈善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上如是说。

“要警惕借项目拿政府慈善基金的行为”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纪青说,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深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率先探索慈善组织直接登记成立全国首家社工学院和国际公益学院,落地国内首只慈善信托,推出鹏城慈善奖和深圳慈善捐赠榜等品牌活动。五年来,深圳全市社会捐赠资金累计近70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群体近千万人次。

尽管当下慈善事业非常火热,但深慈联名誉会长、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院长章必功在演讲时直言,有四点需要警惕,一是警惕借壳慈善谋取私利;二是警惕巧立名目,无效散财,“现在凭项目拿慈善基金,但有些项目的水平很差,政府也给了钱”。

三是警惕一哄而起。章必功说,现在慈善团体和慈善机构遍地都是,当年他还任深圳大学校长时,曾举办校友基金,深大有20万毕业生,但许多人只记得马化腾、史玉柱。“我说你天天盯着这几个大佬,人家烦不烦。提出给马化腾写个条子、打个电话的,我一概拒绝。我宁愿要每个毕业生出两千块,不要马化腾的2000万,所以要防止这个。”章必功说。

此外,他还提出要警惕慈善团体人员庞大、负重供养的问题。慈善团体应精兵简阵、高效,否则慈善机构就会沦为一批不思进取、寻求谋生立命职业的机构,这样的机构就有问题了。

“企业慈善已从简单捐助向战略思考转变”

深慈联会长、深圳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则从企业角度谈及了对慈善的理解。他表示,当前慈善款70%来源于企业,我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正在从简单的金钱捐献向更有战略性作用的转变。“之前的慈善模式比较简单,企业家捐一笔钱给某个基金会,或是捐助希望小学的硬件设施,很少事前规划捐献目的和资金使用,事后也缺乏对捐赠效果进行评估。但现在许多企业开始思考,通过什么规划、方式和办法,才能实现慈善行为效果最大化?例如腾讯,就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公益,使平台、捐赠人、企业、公益机构和受捐人形成一个生态圈。”

同时,张思民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慈善上升为公司的长期战略行为,编制年度预算时,一般有专门的内容制定慈善事业捐赠的额度,研究钱的使用方向等。“慈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参与更高层次竞争,一定是比较优秀的企业,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就要把慈善要素和创新要素有机结合。”张思民说。

东海集团董事副总裁张旗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一个企业如果能持续的、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首先是管理规范、经营成功的企业;其次,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可以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自豪感不断提升,企业在经营方面可以得到更好助力;再者,来自社会、政府对企业的正面评价,也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良好社会形象有很大提升和帮助。

据悉,“慈善大讲堂”系列活动是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全民性慈善知识讲座,计划每季度举办一期,邀请国内外慈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领袖、社会活动家等,分享和探索慈善资源与社会需求、慈善创新与城市治理共享发展之道。

当日,活动还举行了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创始资金的捐赠仪式和深慈联第二批名誉会长授牌仪式。

编辑 李定;祁觊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