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猫等同于爱猫?喵星人表示不服

南周知道
+ 订阅

据媒体报道,日本的“猫咪经济”在2015年创造了高达2.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94亿元)的经济价值,超越国民偶像AKB48,而中国目前养猫的人数位列世界第二,有5810万只宠物猫。

抱着和养娃、晒娃同样的心理,越来越多人爱晒宠物,甚至成为了一个撸猫成瘾综合症患者。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撸猫发展史。

你是一个撸猫成瘾综合症患者吗?面对猫,会不由自主地想触摸,长期没有接触到猫会心烦意乱,情绪低落,如果有以上这种情况,你可能得病了。

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报告,中国目前养猫的人数位列世界第二,有5810万只宠物猫(美国为8060万只),如今,撸猫似乎已成全民之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猫并非是用来撸的,人们对猫,抱着极强的实用主义态度。

护粮员和爱啃书

猫能抓鼠,在任何一个农人的眼里,都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古代社会粮食收获后,储藏技术不过关,老鼠的糟害更为严重,于是很多农人家里养猫,它的首要任务无非是护粮。因此,古人在造“猫”这个字的时候,才会将其跟粮食勾连在一起。

《埤雅》里有专门的解释:“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

字型上猫从了粮食,而在读音上,猫从了自己的叫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道:“猫有苗茅二音,其名自呼。”

除了能护粮,猫还能守护家里其他什物,毕竟啮齿类动物闲得无聊,什么都愿意啃啃,尤其还非常喜欢啃书。这还了得,于是那些家有万卷藏书的文人,饲猫以护自己的挚爱。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陆游诗)

相比于农民,文人是感性的,他们的养猫,无论古今,都会跟自己的所养打成一片。加上稍有所感即能付诸纸墨,所以有关人猫的很多故事,或是被他们听得记录下来,或者本就是他们自己养猫时所发生。近现代的古今文化人爱猫者不少,因此引逗的世人专门辟出地方讨论“猫与文人之间的特殊渊源”。不少人相信猫跟文人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有人觉得只有爱猫的人才是真文化人。至少,在很多“文化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里,时不时的能看到他们和自己的猫打成一片。

即使文人再感性,古代的猫还不算是宠物,不能跟主人平起平坐。西方社会之前对猫有偏见,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远行的流动之居所里,就从没有少过它们的身影。船上的生活必需品,需要猫来守护。更重要的是,过去的船体都还是木质的,老鼠一旦咬坏什么,那可是危及生命的大事。那些远行的船上,更偏爱养六趾猫,也就是因基因变异产生多脚趾的猫。至于为何,水手们流传这样的猫能带来好运。

当然,如今我们知道的是,一部分的六趾猫也被叫做“海明威猫”。皆因海明威生前饲养过很多,且其自杀后,他的这些猫都还在他的居所里生活。如今人们去海明威的故居,更多的是去看这些猫的后代的。

▲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虎斑猫“拉里”出来散步。(新华社/图)

你身上有它的猫骚味

你看,只要跟文化人住一起,身价立刻不菲。这海明威假如只是一个居住在佛罗里达的老头子,谁又会不远万里去看他的猫呢。看来,猫的声名,得益于文化人的名人效应。再者,随着现代文明的开启,人们养猫的实用主义心态一点点退却,而观赏性和宠物饲养的心态在逐渐萌生。

普通人中也有爱猫之人,但名人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曝光度,他们和猫的关系,更是惹人注目,尤其近现代的文化人群体。说到他们和猫,能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字:老舍、钱钟书、村上春树、萨特、波伏娃、海明威……即使像鲁迅先生这样说过厌恶猫的,也仅是因为之前的误会,而且鲁迅其后也公开撰文,声称自己并非彻底的厌猫,“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

于是,借助于近现代的传媒力量,爱猫人和猫之间的琐屑生活,更多的进入大众的视野里来了。报纸或杂志上的照片,让人们看到了人猫之间的恩爱有加;文人发表的关于猫的文章,让人们得知猫人之间的特殊情趣。比方说老舍在《猫》的一文中就公开盛赞它们:“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何况这篇文其后还进入了小学教材,无形中又增加传播度和推广度。

文化人身上的猫骚味,看起来确实比一般的人要多一些。这样的爱猫习惯,在传媒的宣传之下,逐渐会转化成一种全民习俗。

人们过去爱猫,仅仅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那时候的爱是小众的,是局限性的。而且出于对猫的使用需求,人们的心态是功利的,对于猫就像对猪牛羊一样,是来用它的。实用性的降低,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猫的其他层面,人们渐渐地的发现,这团毛茸茸的活物,居然那么有意思,比让它们抓老鼠还有趣。最终,网络世界开启后,猫一跃而成为了喵星人。

非网络时代,名人把持着舆论,大众只能看不能参与。网络时代则不同了,只要你愿意,谁都能把自己的生活晒出来。从围观到亲身参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习惯,人们晒一切可以晒的东西,喵星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一步步形成的。

关于猫的有趣的图片呈几何势态增长,而有关喵星人的视频,网络上更是数以百万计。强大的舆论助推下,不管你喜欢与否,如今打开电脑或手机,随时都能看到喵喵们的身影。它们或是卖萌,或是高冷,或是文艺,或是二逼。仿佛这世界真成了喵星人的天下,而饲猫的人,个个都是臣服的奴才。

▲2016年9月3日在猫展上拍摄的一只苏格兰折耳猫。(新华社/图)

看和撸,是两码事

实际上,人们对于猫的喜爱,只是从现实中的实用主义,转化成为了心理上的实用主义。人们爱猫,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满足内心世界的孤寂,猫能在人百无聊赖的时候博人一笑。看来,所谓猫奴,无非是人们在获得快感的状态下,给喵星人开的空头支票。只有你让我获得了快感,我才会做你的猫奴,而且是口头上的。否则,哪儿凉快你上哪儿待着去吧。

正如老舍所说的:“我很爱小动物们。我的‘爱’只是我自己觉得如此;到底对被爱者有什么好处,不敢说。它们是这样受我的恩养好呢,还是自由的活着好呢?也不敢说。”

网络的互动性,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全民撸猫的时代,可这其实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错觉。网络上关于喵星人的视频和图片是共享性质的,在公开的平台上,只要人流量足够大,不管是爱猫的人,是厌恶猫的人,还是无感的人都能看到。能看到它们是一回事,谁喜爱它们则又是一回事。

猫奴和厌猫,是两种不同的圈子,而且这两种圈子不会交叉。在圈子内部的人,都觉得自己所在的群体才是主流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幸存者偏差。

可以肯定的是,不养猫的人要远远大于养猫的人。而且对于网络的喵星人视频,不少人就是看个热闹,随看随丢,这些人也不能归结到爱猫的群体中。想必在多数人的心中,看到那个萌萌的活物,仅仅是心头一阵喜悦的悸动,如果去饲养它,天天跟它吃喝拉撒,不少人会望而却步。看看可以,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爱猫,也是以“我”的视角来爱,这样的爱多大程度上能被所爱者所理解和接受,我们实际上不得而知。

至于那些不摸猫手就痒痒,患上了撸猫成瘾综合症“猫病”的人,基本上是无救了。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