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蜂
还记得青岛“暴走团”吗?6月中旬,青岛一群大爷大妈“暴走团”被爆凌晨6点多“专走马路中间”、徜徉于“超车道”,一度引发质疑。
8月28日,为保障“暴走团”人员安全,青岛交警设置隔离护栏,却引起部分“暴走团”成员不满:“很多人不喜欢运动,恶意地把我们当成坏人了!我们在马路上走就坏了吗?”
在此之前,青岛交警甚至采用分时段封闭措施,禁止机动车行驶,专供市民和几个“暴走团”暴走。这个措施曾在网上引发了极大争议,青岛交警表示于法有据,网友则表示不能理解。
从6月到8月,期间还发生洛阳篮球场“打人事件”,临沂“暴走团”被出租车撞上导致1死2伤的事件,一时间将任性老年人推上风口浪尖,甚至不乏“坏人变老了”的嘲讽声音。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对老人的确不够宽容,但部分老年人不太理解规则,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对待这种情况,任何言语激烈的对骂、吵闹都只会升级矛盾。在现实世界中,老年人和年轻人是共存的,需要学会和谐共处。
举例来说,要理解青岛“暴走团”为何这么久都禁止不了,甚至当地交警为何有些“袒护”老人。对于旁观网友来说,机动车道当然就是开车的,人人都要遵守道路规则;但对于“暴走团”来说,他们所占用的道路车流量较少,而周边又无其他运动场所,在公路上暴走是“最不坏”的选择。
群众有运动场地的需求,机动车有通行需求,如何权衡这两者,并且在城市的道路规划、公园规划中体现出来,才是问题核心。事实证明,交警“限时禁行”没有对当地交通造成太大影响,反而是网友们先坐不住。最新设置隔离护栏的举措,应该也是权衡各方需求的举措,“暴走团”和年轻网友还要相互理解。
没有解不开的结,重要的是学会理解,换位思考,放在具体语境下化解冲突。
【校对】黄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