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即将开通试运营的广州地铁13号线首期,今日向媒体开放了沙村站。记者探营发现,沙村站的公共区装修已基本完成,母婴室、公厕、出入口雨棚、垂直电梯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广州地铁表示,目前十三号线首期全线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已完成70%。
十三号线首期起始于鱼珠站,呈东西走向,沿海员路、黄埔东路、旧107国道、新塘大道西延线、新107国道敷设,至新沙公路象颈岭站,线路主要经过黄埔区、增城区,线路全长27.03公里,设置11座地下站,其中4座为换乘站。分别为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新塘站与十六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
人性化设施一应俱全
笔者在沙村等车站实地走访发现,十三号线首期在便民设施上既保留了过往线路的优点,也新加了不少人性化的考虑。
虽然车站的装修还在进行中,但笔者走进站厅已经感觉到装修的不同。十三号线首期机电安装项目负责人梁广志介绍,十三号线首期的文化定位为“粤商珠水”,全线车站天花采用镂空式水纹图案,和灯具进行一体式设计,使功能和装饰能高度统一,同时减少空间压抑感,乘客进到车站更为舒适。
步入站台,笔者看到10平米左右的母婴室地面与前面装修已经完成,与其他站点的母婴室不同,该母婴室为单独设置了房间。梁广志介绍,十三号线首期全线各站均在站台层设置有母婴室,面积约10平方,房间内具备换气功能,开通后将配有沙发、婴儿换尿布护理台、垃圾桶、使用指南等设施。地铁集团表示,目前广州地铁已启动母婴室全线网推广计划,即计划到2019年将在既有线路的车站加建约40个母婴室,而今年开通以及今后开通的线路,每个站将尽可能地预留专用房间设立母婴室。
除了母婴室之外,和地铁六、七号线相比,十三号线首期所有车站不仅配有公厕,而且还改良了公厕的通风系统,优化了布局空间,适当增加了女洗手间的空间,使男女公厕面积均不少于15平方,男女蹲位比最大达到1:2,十三号首期线路上最大的新塘站,女厕蹲位更是多达9个。
在改善在车站体验的同时,十三号线也照顾到更细节的地方。广州气候多雨,不少乘客都有在出站的被雨淋的尴尬。十三号线首期所有出入口都设置了雨棚,为乘客遮风挡雨。此外,已建和在建的出入口也都设置了扶梯,条件好的出入口还分别设置了上、下行扶梯;由于车站空间大,站厅到站台设有4组至少5部扶梯,并均匀布置在站台各处;同时,每个车站均有1个出入口设有垂直电梯,以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
新材料应用全线推广
看得见的设施更贴心,看不见的设置也更加用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环保、轻便的新型材料已经开始在广州地铁全面推广应用。
梁广志告诉笔者,从十三号线首期开始,各车站开始推广使用了一种名为轻质陶瓷板墙的新材料。这种板墙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河道淤泥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和以往相同面积的砌体加两面抹灰墙相比,轻质陶瓷板墙重量仅有1/7到1/5,但抗压强度提高了1/4,而且具备耐用、防火性能好、二次加工开孔灵活等优点,在施工现场无需湿作业还能减少粉尘污染,施工便捷性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三号线首期还在东洲站试点,选用了以超细玻璃棉纤板为基础加工复合而成的双面彩钢夹玻璃纤维复合风管,具有保温、消声、防潮防火、防腐、外层强度高、内层防霉抗菌等功能,而且其重量轻、漏风小、制作安装快、占用空间小。而以往使用的传统风管,由于采用离心玻璃棉板作为保温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离心玻璃面板存在易脱落以及吸水失效等问题,并且离心玻璃面板表面夹筋铝箔面层强度较低,影响使用寿命,新型风管可避免这些问题,降低维保费用。
除了十三号线首期以外,当前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一期、知识城线等线路正按照2017年底开通的目标加快推进,届时,广州地铁线网里程将迈向400公里。
截至目前,四号线南延段(金洲至南沙客运港)已部分移交运营调试;九号线一期(飞鹅岭至高增)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已完成90%;十三号线首期(鱼珠至象颈岭)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已完成70%;知识城支线(新和至镇龙)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已完成约70%。
【记者】李丹
【通讯员】叶子川 鲁亢
【摄影】符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