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说:“关于爱情的问题,你应该去问张小娴。”8月20日下午,有着“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之称的香港女作家张小娴携新作《请至少爱一个像男人的男人》出席由广州购书中心主办的“特写:张小娴”活动。当天广州户外气温已逼近40℃,仍有上千读者不顾炎热,只为现场向这位“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寻找爱情的“答案”。
谈新书
书名并非“歧视”男性
20世纪90年代初,张小娴因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声名鹊起,迄今已出版四十多本小说和散文集。新书《请至少爱一个像男人的男人》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不改温情笔调,给现代女性提出“独立主张”:一生的时光如许有限,请不要荒凉了你自己。
现场,张小娴以一头长卷发、一袭印花长裙亮相,显得成熟妩媚。围观的书迷挤满了现场,队伍甚至排到了楼上,足见人气火爆,其中甚至不乏男性读者,一位年轻男子说,“我女朋友出差了,说一定要我替她来。”
书名中“像男人的男人”,似乎暗喻当下社会男人少了应有的血性。但张小娴澄清说自己“并没有歧视男性”。对于“什么样的男人才像男人”这个问题,张小娴称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她认为,“优秀、有才华、有趣都不是男人的核心,有担当才是。而书中想表达的,是希望女人找到‘对的男人’。”
社会上的男人越来越“不像男人”,反倒女人愈加独立自主,却少了传统意义上的“女人味”。“其实我希望女人去做一个‘像女人的女人’,无论是否有另一半,都不要放弃对‘美’的追求,要永远呈现女性最好的一面。”张小娴说。
张小娴并不期待女生成为“女汉子”,“现在女人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刚强,同为女性,我还是希望女孩子身边有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当‘女汉子’太累了。”她还提到时下大热的电影《战狼2》,“《战狼2》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因为现在‘小鲜肉’太多了,大家心理上对吴京那么‘man’的男人、硬汉是更加认同的。”
谈爱情
现实中不要追求小说式“完美”
新书50篇或温情或犀利的散文,都离不开“爱情”二字,几乎每篇都在有态度地告诉读者,不要在爱情中迷失自己,失去最珍贵的自我。爱情,是不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归宿?对此,张小娴说,“不一定是爱情,也不一定是婚姻。人生最好的归宿,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是此生无悔。”
写了这么多爱情故事,张小娴心目中也有理想爱情的模样。她认为,在一段感情里面,男女双方应该是互补的,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一段感情如果要长久,应该两个人一起携手成长。” 她还奉劝女性读者:“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爱情自然会来到你的身边。有什么样的爱情,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张小娴看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怎么会有完美的爱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爱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她认为,完美的人是书中才有的,“正是因为生活中我们不够完美,所以才创造了小说中完美的世界,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让人们从书中寻找到安慰。”她希望读者不要把现实世界和小说中虚构的世界混为一谈。
关于婚姻和爱情的关系这一永恒的话题,张小娴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爱情和婚姻肯定不能分开嘛,爱情不应该以结婚为目标,对于我自己来说,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可能。”
谈创作
“心里至今仍住着一个孩子”
见面会张小娴还别出心裁地借用了《朗读者》的形式,用普通话和粤语分别朗诵了书中的段落。她说,书中所写都融入了她个人的情感经历,希望用自己对爱情的大彻大悟,打造一把“利剑”,撕掉少女柔弱的标签。
现场,她也数次告诉读者:“我不是情感专家,从来没有想传达什么,我只是创作者。” 20多年来张小娴的创作热情一直饱满,对此她笑言,因为自己心里至今住着一个孩子,对这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但光住一个孩子还不行,我心里还住着一个老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她戏言,正因如此,她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爱情的不同面貌,让不同年代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上至“60后”,下至“00后”,张小娴的粉丝年龄跨越了50年,“我也在不断适应新媒体写作,微信、微博拉近了我跟读者的距离。”她表示,30年前她写专栏,久久得不到读者回应,而如今刚发出140字微博回复者就众多,这种感觉很奇妙,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
前段时间,亦舒因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国内再次受到读者追捧,同为香港书写爱情的女作家,张小娴不惧与亦舒作比较,她说:“亦舒是我的前辈,她也很能代表香港女性。但我想,我小说中的女孩子不光有独立,她对爱情依然有很多憧憬,我的很多读者说,我小说的女主角更‘痴心’一些。”
【见习记者】陶明霞
【记者】周豫 实习生符滢珺
【摄影】李细华
【校对】黄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