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在韶关取景拍摄的电影试映,已确定入围两个国际A级电影节

南方+ 记者

电影《榫卯》拍摄地韶关云髻山

8月17日晚,在韶关云髻山历时近两年拍摄的电影《榫卯》 在韶关试映。《榫卯》讲述了一对父子在他乡异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以古建筑修复为背景,呈现了一个建筑设计师在古建修复过程中遭遇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与旧的抉择、家族使命与商业利益的取舍。

一榫一卯,修复的是精神家园

《榫卯》由甘小二导演,著名演员马跃饰演主人公陈文远,曾获百花奖提名的黄精一饰演文远父亲陈守拙,华表奖影后徐筠饰演文远的妻子苏拉。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影片中,陈文远是一个古建复建工程师,妻子苏拉是一名房地产建筑设计师,两人就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一新一旧,一进一退。而文远的父亲陈守拙割舍不得家祠木雕的祖上手艺,追随被买走的家祠奔赴山区。父子在他乡相逢,异地重建家族祠堂。

电影《榫卯》拍摄地韶关云髻山

据悉,《榫卯》本是一个纪录片项目,陈文远父子的原型就是一对从事古建复建的陈氏父子。《榫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古建筑的消失”,“假如说有精神家园这种东西,那么它跟建筑空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而家族祠堂就是这样一种象征性的代表。”甘小二说,“传统文化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被抛弃得太久太远了,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它们被抛弃得太多,我们迅速地成为漂流者。”

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隐喻着影片中父子、夫妻、家庭、社会的种种关系,这种环环相扣、力力制衡的纠缠贯彻了影片的始终。“陈文远是站在传统和现代的转折点上的一个人物”,对他来说,一榫一卯的嵌合,复建的不只是实在的建筑,还有精神的家园。

韶关拍摄,完整呈现一栋福建大厝的异地重建过程

《榫卯》主外景地在韶关市新丰县云髻山。云髻山俗称“阿婆髻”。该山海拔1438.8米,主峰高耸陡峭,山势险峻,景区内独特的生态资源使云髻山受到游客特别是户外旅行爱好者的热捧。云髻山古镇项目通过对云髻山的保护性开发,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镇聚落为抓手,以迁移收藏明清传统民居为载体,重构广东乃至全国罕见的原生态古建筑聚落并修复活化。

云髻山

云髻山古镇项目项目拟易地重建古建筑300栋,目前景区已经建设了57栋古建筑主体,汇聚了徽派、福建厝式、广府、客家人、韶关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流派的古建筑。据了解,这些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均从华东、华南多个省份具有南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群的祖地拆运过来,在云髻山脚下重新构筑,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景观。

据主演马跃介绍,“我们是顺拍,从陈家祠堂打地基开始拍,它建到什么地方我们就拍到什么地方,一年多的时间不管是物力人力,还是财力都是巨大的投入。”马跃说,“我拍了太多的东西,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拍法,没见过这样的工匠精神。”历时一年多,一栋福建大厝的异地重建过程终于被完整呈现出来。

据悉,《榫卯》已进入院线,计划2017年11月全国公映,目前确定入围两个国际A级电影节,并参加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角逐。甘小二表示:“做一部电影需要几年时间。当它终于要和观众相遇,如同每次我在电影放映前都会说的那句话:‘希望大家花费生命中的100分钟在我们的影片上是值得的’。”

【通讯员】邵轩

编辑 李幔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