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主在一款名叫“Shakie”的手机应用程序上按下“开始”键,召集成员跳舞时,组员的手机不仅可同步播放音乐,屏幕还会发出相同颜色及频率的光,并记录运动轨迹。这是四名香港高三学生为广场舞大妈“量身定制”的手机应用程序。
↓↓↓戳视频看详情
12日,香港少年团队Ypower首次来到佛山参加“双创”大赛,凭借“Shakie”进入“谁是创业+”佛山市南海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大沥分赛区(下称“‘谁是创业+’大沥分赛区”)30强。8月6日,同样凭借“Shakie”独特的创意设计,香港少年团队赢得“创新智慧互联网+”3i青年菁英创业比赛商业计划组的最具创意大奖。
“我们通过网上知晓该比赛,随后立即报名参加。”Ypower团队CEO陈嘉龙说。今年,南海将继续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加速吸引五类创客人才集聚。随着三山新城“香港城”建设的推进,未来佛山西站开通直达香港九龙的高铁,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优越的创业环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年轻人集聚南海。
从手机外壳产品到APP研发
将数据可视化的同时增强现场互动
8月11日下午2点,四名香港少年放学后,乘坐专线大巴于晚上8点抵达佛山南海。此行,他们是为了参加8月12日举办的“谁是创业+”大沥分赛区比赛。
Ypower团队由李进和、陈嘉龙、余乐勤和江浩铭四名成员组成,他们均是香港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高三学生。“来佛山参加比赛前一周,学校已组织开课,此次来参加比赛付出很大。”团队中负责执行总体工作的李进和说。
↓↓↓戳视频看详情
此次参赛,他们带来了一款名叫“Shakie”的手机APP,可广泛应用于广场舞。“与其他通信程序一样,用户可加入不同的群组发送文字进行对话。不同的是,在开始跳舞时,群主轻点屏幕发号施令,组员的手机便会开始同步播放音乐、屏幕可发出相同颜色及频率的光,并记录运动轨迹。”陈嘉龙说。
这样的构想源自几年前Ypower团队参与乐队演奏的发现。“当时台下并没什么灯光,我们希望通过研发新的花样,让舞台表演者和观众互动,改变演奏单一的形式。”李进和说。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Ypower团队与同学张镐濂构思把现场互动的控制系统应用于手机壳上,能让观众在演唱会中可透过手机壳发出闪灯,甚至以闪灯砌出图形。
但囿于没有投资者和电子零件生产商去支撑产品生产研发,Ypower团队不得不调整方向。幸运的是,今年年初,他们遇到《哈啰大妈》项目负责人之一、导演高满楷,收获10万元种子基金。
“我们开始将这套系统研发成手机APP,除了能播放音乐和发出闪光外,手机则变成一个体感侦测器,并加入跳舞计分系统。”陈嘉龙说,这不仅可用于记录跳舞动作,甚至可基于前期数据收集,将领舞者作为标准,与其他人跳舞动作进行可视化数据比较分析。
借助“大妈”力量
有望破吉尼斯“最多人同时跳广场舞”纪录
8月12日,经过一整天激烈的赛程,虽然最终止步于“谁是创业+”大沥分赛区30强,但Ypower团队仍十分看好未来广场舞手机应用的市场前景。
基于前期研发投入,目前,Ypower团队已掌握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包括“一种基于手机保护壳的控制系统”、“一种用于现场互动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2项,以及“一种多功能手机外设保护壳”实用新型专利1项。
今年3月,全国38个城市启动“哈啰大妈”广场舞大赛系列活动项目,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西、广东等地。与此同时,哈啰大妈APP正式上线,大电影《哈啰大妈》项目、电视真人秀项目也随之启动。
Ypower希望借此机会,加大“Shakie”手机应用的宣传力度。更让他们期待的是,今年年底,“哈啰大妈”拟推出全民运动全国广场舞比赛计划。他们希望借力“Shakie”手机应用,纪录全国广场舞大妈的跳舞轨迹,并在地图上以坐标等形式展现,以此申报吉尼斯“最多人同时跳舞”纪录。
不仅如此,Ypower希望借助团队已有技术,推出外置闪灯服和头巾。“这也是我们此次来佛山参赛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基础上,我们也希望通过参加当地创新创业大赛,提升经验技能的同时,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李进和说,比如,与佛山当地的电子零件加工厂达成合作,生产包括外置闪灯服和头巾在内的APP衍生产品。
兼顾学业与兴趣
将广场舞延伸至年轻人群体
除了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Ypower团队也制定了相关融资计划。2017-2018年,他们希望设立国内公司,推出第一代“Shakie”产品,融资需求为30万元。2018-2019年,他们希望在此基础上推出第二代“Shakie”产品,并发动《大妈众筹计划》,融资需求为70万元。
在“00后”的Ypower团队看来,该产品不仅可在“大妈”群体中推广,同时也可在热爱舞蹈的年轻人中推广。为进一步加大“Shakie”手机应用的宣传力度,Ypower团队制定了“星级代言人”计划。
“我们打算在产品成熟后,进一步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广‘Shakie’,并收集他们提出的建议来改进。”陈嘉龙说。
回看程序开发的全过程,Ypower团队坦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读书及兴趣爱好上找到平衡点。“我们坚持每晚抽出两个多小时来开会,有些时候为了完成创意设计,甚至会通宵。”李进和说。
与其他高三学子一样,现在的他们已返回学校为备战高考紧张冲刺。李进和希望在大学期间攻读医学专业;陈嘉龙则更倾向于攻读金融商务领域;在团队中负责宣传、测试工作的余乐勤则希望在大学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一直负责“Shakie”手机应用的江浩铭则希望攻读计算机专业。
“虽然与未来学习方向不同,但对于兴趣爱好,我想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李进和说。
【撰文】李欣 龚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