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沉浮后,东莞这座书院再飘翰墨香!状元榜眼探花都题过字

侨乡广记
+ 订阅

夏日的骄阳如同瀑布一般,倾洒在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和人文的书院——鳌台书院上。漫步书院,飞檐翘角,厢房叠韵,石雕、灰雕、砖雕、木雕及彩绘,无不展露出岭南文化的精粹所在。

鳌台书院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是东莞最早的乡立书院之一,明清两朝的著名学府,距今已有540多年历史,曾是明代东莞九大书院之一,而且是唯一原址尚存的书院。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它是东莞唯一一家有状元、榜眼、探花都题字的书院。

△书院屋顶刻有精美的彩雕。

穿越时空500多年后,这座有着厚重历史和人文的书院,目前已成长为东莞文化的重要标杆,并将不断续写精彩。

1

厚街文脉 绵延不绝

7月下旬的一天,三位老人——王锦祥、王德康和叶炜海,再度相聚于鳌台书院。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都曾在此上学,当时的鳌台书院改为厚街小学的高小学区。谈笑间,三位老校友回忆往昔,辉煌点滴,历历在目……

“那时,上初中,需要通过升学考试。我们这里的升学率是全市最高,将近50%!”叶炜海老人的两个哥哥还有1个妹妹,以及他儿子都在这里读书。足见,这里作为鳌台书院所在地,厚街的文脉依旧在。

史料显示,鳌台书院是在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曾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知府的王恪,为培养同族子弟成才,遂召族人捐款助学,在厚街的凤林长生庙侧创建的。

△鳌台书院是厚街文脉所在。

“现在资料上记录的都是叫王恪,其实搞错了,我们家谱上才是准确的,应该叫王洛,”对王氏家谱颇有研究的王德康介绍,清乾隆年间,书院因日久失修而坍塌,王氏族人又合力移建于厚街村菊糖坊菊山之侧,并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落成。

世异时移,沧海桑田,500多年的春秋轮回演绎,但鳌台书院的诗书传礼未曾改变。王德康介绍,鳌台书院出的最大的官,是书院创建者王洛的儿子王缜,官至明朝兵部侍郎、户部尚书。而这里培育出的文武举人,有30多人。

2

劫后重建 翰墨飘香

鳌台书院辉煌的往昔,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遭遇波折:鳌台书院的门楼被拆除了。

据悉,当时在拆除“鳌台书院”这刻有四字的石匾时,多亏了地上的厚草,这才没被摔碎,有幸保存了下来。这四字出自东莞籍清末探花陈伯陶的手书。

除了大门花岗石匾保存下来外,已断损成两截的大门青石对联也保存下来。书院门楼拆除后,鳌台书院只好存在于厚街人的忆念中。

2007年3月,厚街镇政府决定修复鳌台书院;2008年,厚街镇投入2000多万元对鳌台书院进行重建;2012年9月,鳌台书院重修工程竣工。至此,重建的鳌台书院成为厚街镇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一度断裂的文脉、记忆和精神,得以在现实中重新被接续与抚慰。

△书院的奎星楼,更是中国首例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

重建后的鳌台书院,占地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650平方米,是东莞首例完全按照古代建筑方法建造的建筑,也是东莞现存面积最大的书院。

据厚街镇文联介绍,书院的一砖一瓦和石柱、木梁等使用,都很考究,建筑通过石雕、灰雕、砖雕、木雕、彩绘“四雕一绘”的工艺,突出展现岭南建筑风格。书院的奎星楼,更是中国首例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

鳌台书院共分为三进,中堂高挂雕字木匾,上刻“师古圣贤”,该匾曾是清乾隆年间状元庄有恭手书。明崇祯十六年,榜眼冯愿亦为书院题下 “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梁栋以成材”的对联。

3

“鳌台”开讲 继写辉煌

“厚街将充分利用鳌台书院的先天优势,力求打造成高端讲坛品牌,”据厚街镇宣教文体局副局长邱剑少介绍,目前,厚街已成功举办多期“鳌台讲坛”,曾邀请谢有顺、杨宝霖等大家到鳌台书院开讲,给文化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鳌台书院成为“东莞新十景”之一以后,又有不少文艺创作基地在此落地、扎根。其中,东莞市书法最高奖被命名为“鳌台书院奖”,并永久落户厚街。

△如今,鳌台书院成了当地公益培训基地。

邱剑少表示,厚街要把鳌台书院作为一个长期的公益培训基地,把厚街的摄影、书法、美术等11个文艺协会的培训活动,都放在这里,让民众从在这里举行的公益培训中,感受到厚街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致力于将书院打造成厚街文化,特别是厚街大众文化的示范点。

未来,承载无数厚街人500多年无上荣光与梦想的鳌台书院,有望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再写新诗篇,再续新辉煌。

走出去·精彩回顾

☞欢乐春节·南方日报海外版携手海外书协全球送“福”

☞助力广东“联接内外,沟通世界”,南方日报海外版与美国国际日报合作开版

☞南方日报海外版深度调查报道结集《发现侨乡四》首发

☞南方日报海外版亮相"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际论坛

☞南方日报与光华日报"联姻",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广东魅力

☞《南方日报》牵手印尼《讯报》,共谱华文传媒新篇章

☞重走澳洲淘金路·160年后,我们为何从这里再出发?

实时推荐

☞犀利!广东21市,广州人最爱吃,潮汕人善经商,珠海人最懂生活……

☞《五邑侨胞耀中华》今日首发:想了解五邑侨胞故事,这本书不可不读

☞他是康有为弟子,十个儿女都是高颜值学霸!黄嵩龄家族历史展广州首展

来源|羊城晚报

文图|王俊伟

编辑|龚春辉

校对|吴荆子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